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研究所所長于安教授指出,立法機關在起草各類法律草案時,應堅持全面徵求所有利益相關人的意見,全面聽取持“支持”和“反對”態度專家的意見,以避免政府決策只反映少數人的利益,確保公共事務決策能夠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目前中國監督體系的框架已經搭建完成,但許多專家認為,其內部細緻的監督機制和規範還沒有得到填充,各類監督的發展也不平衡,有待于形成監督合力。比如,黨內監督仍將是監督體制建設的重點,人大監督作用的發揮同樣值得期待,司法監督還要加強。當前除了人大監督之外,人民群眾也通過上訴和申訴的程式對司法體系進行監督。專家認為,未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司法體制內部的素質,使司法體系能夠接受監督,能夠經受監督。同時,司法監督建設更要依賴司法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整體推進。
專家指出,無論是人民當家作主、行使民主權利,抑或是政府公權力的運行,都必須在法制範圍內進行,都必須嚴格依法辦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在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法治是國家社會平穩運行的基石。要求公權力“依照法律治理國家”,通過對公權力的權力範圍、行使程式和相關責任的規範,使公權力的行使永遠忠於權力的來源——人民,實現“執政為民”。專家指出,目前中國還有一些公共權力沒有嚴密的法律來規範,致使一些權力“有權力無程式”、“有權力無責任”,權力在行使的過程中具有隨意性,導致權力的膨脹,有可能對公民的權利造成侵害。同時,法律對公民權利的保障還缺乏具體化,也導致了公權力在行使過程中對公民私權的尊重不夠。法律是民主制度的保障。未來,法治建設需要進一步為權力的運行設立程式和規範,使權力運行進入法制化軌道。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談到,今天的中國,面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大潮,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增強,價值取向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加需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不斷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毫不動搖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以胡錦濤指出,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推進,努力與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