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製造”最近被西方國家不斷醜化。 |
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評論員 丘巒)向中國潑髒水,多少年來都是西方媒體熱衷的、樂此不疲的遊戲。當今的西方世界,只有向中國潑髒水,才是最容易引發輿論轟動、最容易引起民衆關注、最容易激發仇恨情緒的手段。西方需要敵人,更加需要一個巨大的威脅感受。沒有中國,西方就失去了歇斯底里的被威脅感覺。
法國歐洲時報報導,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製造”似乎已成了質量低劣的代名詞。繼食品危機之後,美國美泰公司又連續宣布召回數以千萬計的玩具,英國玩具店召回含鉛超標中國兒童首飾、新西蘭查中國制衣、荷蘭召回中國制床墊、美國稱查出中國仿冒保健品。國際輿論更是聞風而動,火上澆油,大有將中國産品必先砸爛而後快之勢。
“中國製造”頗有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味道。作爲中國人,我們對於可能出現的質量低劣的產品決不護短,如果“中國製造”都是僞劣品、有毒品,我們更恨,一恨中國人不爭氣,二還是恨中國人不爭氣。我們更加期望國際社會採取斷然措施,嚴厲制裁。因爲害人必害己,有毒產品危害的是全人類的安全,這是無法用民族感情來掩飾的。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恐怕不是如此簡單。
英國《泰晤士報》9月9日載文《中國綜合症的討厭效應》,這是一篇有見地、有反思的文章。文章指出,歷史顯示,對“有毒”的東方的恐慌更多地揭示西方的不安全感和焦慮。西方曾指責中國人的不純基因污染人類特徵,如今他們可以指責中國人用不潔的産業污染地球。中國人是這樣一個群體:自由主義者感到可以隨心所欲地指責他們而不會背上仇外之名。
很多人都以爲,西方討伐“中國製造”的目的,是出自於經濟貿易保護政策。甚至中國人也這樣以爲。的確是大錯特錯。《泰晤士報》的文章堪稱一針見血,説到底,西方恐懼的還是中國人的威脅,即所謂的“黃禍”。長久以來,中國人被塑造為西方的天然敵人,不共戴天,甚至中國人的人種對西方都是一種威脅。如今,不好說人了,只好借這種人製造的產品來出一口怨氣。
《泰晤士報》的文章說:有沒有人向中國人宣戰而不告訴我們?從新聞來看,他們如今正責備一切,復活的“黃禍(yellow peril)”恐懼比“中國製造”標簽的蔓延要快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