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各樣的研究與總結中,其中有一個理論觀點很值得注意,即長期缺乏理論創新是蘇聯改革失敗的重大深層原因。研究者認爲:從蘇聯與蘇共發展的歷史來看,之所以到了90年代初發生劇變,其根本原因、主導性因素是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已失去了動力機制,存在著種種嚴重的弊端。這種模式的嚴重弊端為什麼未能通過幾十年的改革加以消除,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在蘇聯長期缺乏理論創新。在僵化的教條主義占統治地位和個人崇拜盛行的條件下,作為執政黨的蘇共甚至最後發展到其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壟斷理論,還壟斷了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列寧主義的解釋權。從而,窒息了黨內和學術界的創新精神。
理論創新,這對今天的中共來説,也是存在很重大的意義的。中國的改革沒到止境,改革步伐還要走得更快、更好,今天的新理論,明天就有可能需要做出新的補充,在堅持原則、堅持方向之下,新的理論要不斷創造,適應未來。
中共的三代領導人,都在理論創新上都花大力氣、下大功夫,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最爲典型的是鄧小平理論,其已初步解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把中國從貧窮帶入了小康,沒有人不相信,鄧小平理論一定能夠徹底解決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把中國帶入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如專家指出,和任何先進的理論體系一樣,鄧小平理論也是需要隨著實踐的發展、深化而不斷豐富、發展、完善的科學理論。只有創新,才能保持科學理論的強大生命力;只有不斷地吸取時代精神的精華,理論才能夠發揮指導實踐的作用。所以,江澤民時代,提出了“三個代表”等一系列深化鄧小平理論的創新理論。
胡錦濤執政之後,在理論創新方面採取了積極的態度,提出和落實了多個方面的新理論,包括:一,堅持科學發展觀、二,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三,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四,保持中共黨員先進性。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六,建設創新型國家。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八,建設和諧世界。專家說,這些都是創新性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理論成果。一句話,十六大以來中共的理論建設的鮮明特點就是創新。
相信在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七大中,理論創新仍是一項重大的深化的議題。
中共有了理論創新的精神,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中國再穩妥地、快速地走20至30年改革開放的道路,必將迎來一個世界一流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