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毅相貌堂堂,風度翩翩,日本各界對他均懷有好感。 |
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9月21日下午,日本東京成田機場,王毅登上飛往北京的925航班。
3年前的9月,王毅以中國特命全權大使的身份踏上東瀛土地,面對的是中日1972年建交以來出現的“嚴重政治障礙”。
“恪盡職守,報國為民,開拓進取,不辱使命。”他立下軍令狀。
“當時,中日關係確實是低迷,使館壓力很大,王大使是臨危受命。”中國駐日本使館武官徐京明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3年過去,面對“融冰”之後的中日關係,王毅及他率領的中國駐日本使館官員們終於可以松一口氣了。
“王毅先生和中國駐日使館官員,為改善中日關係做出努力,他們的成功是在中日關係發展大趨勢中取得的。”日中友好21世紀委員會日方委員、日本慶應大學教授小島朋之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這幾年,中日關係經歷曲折,王先生個人出色表現的背後,凸顯的是中日關係必須改善、中日友好不能倒退的歷史趨勢。客觀講,中日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受國內國際政治氣候影響,一些矛盾可能激化,但兩國關係向前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強硬”不是初衷
9月10日,在離任招待會上,王毅動情地回憶了他的大使生涯,“說來也巧,恰恰是3年前的今天,我背負著國家與人民的囑託來到日本工作。當時,中日關係正處在一個嚴峻的局面。但我始終相信,中日兩國和平共處是時代的潮流,兩國人民友好相處是時代的潮流,兩國加強互利合作是時代的潮流。任何背離這一潮流的言行都是不得人心的,任何背離這一潮流的勢力都是不可能長久的……”
參加這次招待會的一位中國留學生說,王毅在演講時難掩激動,幾度哽咽。
想起2004年上任之初,王毅面臨破解中日關係僵局的迫切任務。日本媒體對他的到來給予大篇幅的報道,對他寄予厚望。“據我了解,王毅在日本政界、財界,還有知識階層,朋友挺多的。十七八年前,他曾在日本使館當過5年參贊,建立了很多社會關係,知名度頗高。中國政府再次派他到日本工作,是想儘快打開局面。中國不願日中關係繼續惡化。”小島朋之教授說。
當年年底發生的“李登輝訪日事件”,讓中日關係更為惡化。王毅面臨他上任後的第一個考驗。
因為日本給李登輝發放簽證,王毅約見外務省官員,措辭強硬地進行交涉:“日本政府為分裂中國的急先鋒開綠燈,言行不一,自相矛盾……日方挑起事端,必將自食其果。”
日本人由此領教了“溫和”王毅強硬的一面。
而“強硬”絕不是王毅的初衷。剛到日本時,他就發出積極信號,表示要與日本各界廣泛接觸,增進相互了解,廣交深交朋友。但在小泉時代,這談何容易。談起3年前的情形,小島朋之頗多感嘆,“小泉執政時期,日本民族主義情緒越來越激烈,對中國不友好的論調甚囂塵上。王毅的作用很難立竿見影。”
“以民促官”為外交利器
“知日派”是日本民眾給王毅貼的標簽。王毅知曉日本情況,熟悉日本禮節,善於與媒體打交道。加上相貌堂堂,風度翩翩,日本各界對他均懷有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