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洛杉磯時報》10月14日發表文章認為,中國並不獨享未來,美國不需要遏制中國。 |
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電/美國《洛杉磯時報》10月14日發表文章認為,中國並不獨享未來,美國不需要遏制中國。文章摘要如下。
人們普遍認為,如今中國正在興起,而美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照這樣想的話,美國外交政策21世紀的挑戰便是:在東方這個新興超級大國向太空探索的時候,我們如何爭取儘量體面地應對無法避免的衰落。
這種普遍的想法聽上去總是有理,但幾乎從來都不符合事實。美國並不需要遏制中國,也不需要同中國爭鬥。同樣,美國並不需要做準備,好體面地讓中國取代自己成為領導世界的大國。
這麼說的第一個原因其實很簡單。中國的崛起,只是一個規模要大得多的歷史進程的一部分,這個進程便是整個亞洲的崛起。中國並非憑空崛起,也並不是註定要像美國主導西半球那樣主導這個地區。
的確,中國在興起,但印度也不遑多讓。同時,踏上這條道路的還有越南、印尼、泰國,以及南北兩方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統一的北韓半島。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仍將保持強大的經濟、軍事和技術力量。澳大利亞的繁榮局面也是前所未有,孟加拉國已經開始了工業化,就連緬甸也有可能借助全球經濟一體化走向興旺。而正是全球經濟融合使東南亞保持了令世界艷羨的經濟增長率。
看到這樣的局面,一些美國人便認為,其他興起的亞洲大國可以幫助美國遏制中國。這種想法的錯誤之處,不僅僅在於亞洲其他國家對與中國敵對毫無興趣,畢竟中國是個富有而強大的國家,而且還在於,美國遏制北京的必要性看起來已經越來越小了。
正在成型的新亞洲規模宏大、豐富多元、獨立自主、富饒繁榮,完全是某一個國家所無法主宰的,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印度。
作為亞洲三強的中國、印度和日本基本上形成了均衡態勢,加上美國也準備維護亞洲的勢力均衡,因此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似乎都不大可能為顛覆這個秩序而浪費時間和金錢。
中國必須照料老齡人口,必須保護環境,必須創建一套能夠與經濟現代化同步的金融體系,還得建立行之有效的醫療保健制度。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也在發揮作用。自尼克松時代與中國恢復關係以來,美國一直在勸說中國融入國際體系。這一政策已經取得了耀眼的成就。儘管中國的轉型尚未完成,但它已經開始堅信,加入區域組織、參加地區峰會以及進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樣的機構,最符合其利益。
中國對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自豪感覺,正能表明這樣的轉型多麼深遠。
因此,我們應該推動亞洲和平發展,還要幫助幾個亞洲大國找到一系列處理經濟和安全關係的體系,使亞洲地區在經歷世界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經濟和社會轉型時,能夠保持地區的和平。這些才應該是本世紀美國亞洲政策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