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建民表示,中國外交是“和諧社會”理念在國際領域的延伸。 |
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中國政治脈搏的跳動又一次牽動全球的神經。本周以來,來自五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多名境外記者活躍在北京,對正在召開的中共十七大進行報道。在他們看來,這個“規劃中國未來”的會議不僅將指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發展方向,也會透露出這個在國際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國家的外交走向。
“胡錦濤報告中關於外交部分的篇幅不長,但很有份量。”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在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他認為,胡錦濤在報告中回答了世人的關切——中國發展後會怎樣?胡錦濤的講話則明確向世人表明:中國發展尋求的是——共贏。
在胡錦濤的這部分報告中,有四次提到“共贏”: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在國際關係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而此前,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提出要實現分享改革和發展所帶來的成果,這些成果應該由各國與各國人民共用,實現共贏。
吳建民認為,“共贏” 也是對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含義的具體詮釋。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
吳建民認為,中國崛起的最大特點就是“分享”,與世界分享中國經濟的增長成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發表報告稱,GDP的總量占全球百分之五點五的中國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為四分之一。“雖然我們本身是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並沒有把經濟增長都留給自己。”吳建民說。
世界上充滿了不同和矛盾,而君子卻能在矛盾和衝突中求得平衡,實現和諧。吳建民表示,作為“和諧社會”理念在國際領域的延伸,如何構建和諧世界在胡錦濤這次講話中得到了提綱挈領的闡述。
胡錦濤從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環保五個方面對和諧世界進行勾勒。“在這裏,胡主席用了五個‘相互’來闡述”,吳建民說,和諧世界不是烏托邦,它需要“政治上相互尊重”、“經濟上相互合作”、“文化上相互借鑒”、“安全上相互信任”、“環保上相互幫助”。這五個“相互”反映了中國外交的基本思路,在“和而不同”中發展共同的利益。
由“分享”到實現“共贏”,從“共贏”再走向“分享”,在這個良性迴圈中,“國家間的基礎會更牢固,人類才能夠聯合在一起共同應對挑戰,共同構建一個和諧世界。”吳建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