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的長期戰略穩定仍然存疑
盡管中美關係已經保持了多年的穩定狀態,但是人們沒有理由把當前這種穩定狀態視為理所當然。中美彼此的戰略互信仍然嚴重不足。
一方面中國對美國保持著很深的戒心,對于美國所推行的政策通常都條件反射式的懷疑其動機。這也是在目前美國施壓要求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的背景下,《貨幣戰爭》等書籍在社會上非常流行的原因。
另一方面,美國也對中國持猜疑態度。美國一直指責中國戰略不確定、政治不民主、中國經濟不開放、軍事不透明、中國外交不負責任、對臺政策不夠靈活。而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美國的對手都是中國的朋友,“中國人一只眼睛盯著外匯、一只眼睛盯著石油”的外交政策也讓美國感到不滿。
這些因素令中美之間的長期戰略穩定仍然存疑。歷史上存在兩種戰略穩定模式,一種是美蘇冷戰時期由于力量對等而形成的平衡,一種是美歐日之間由于共同的意識形態、共同利益等形成的戰略穩定。但是中美關係無法復制這兩種模式。將來中美關係的穩定也依賴于美國對中國的研判。
美國對中國崛起的研判已經存在下面幾個結論:(1)中國已經崛起;(2)中國崛起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3)中國崛起對美國意味著機遇,更意味著挑戰。
中國崛起對美國的挑戰有4個方面:
首先,經濟挑戰。中國的發展必然會增加對能源的需求。
其次,軍事安全挑戰。中國是唯一沒有解決領土完整問題的大國,其實力的增強以及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將可能導致軍事解決臺海問題。
第三,中國模式對西方自由民主產生衝擊。
第四,中國的崛起在心理上對美國形成挑戰。
美國試圖延緩中國崛起的步伐和規模
對于中國的崛起,美國國內有一種聲音是要進行遏制,但是並沒有成為美國的戰略。
首先是遏制中國無人幫忙。現在除了日本之外,美國找不到第三個國家的支持來遏制中國。至于美國要拉攏的另一個國家印度,已經總結了自己的經驗教訓。冷戰時期,印度跟著蘇聯跑,得罪了整個西方世界。印度最理性的選擇就是在中美俄三個大國之間保持等距離的關係,在軍事上既拉近和美國的關係,也拉近和俄羅斯的關係,在政治和經濟上強化和中國的關係。
其次,美國也沒有遏制中國的必要。因為現在美國的金融大鱷都在中國賺錢。
再次,中國並不是蘇聯。
但是美國作為世界上頭號的經濟強國,戰略本質決定了它要減緩對手發展的速度。
對于中國的崛起,在政治軍事遏制無法奏效的情況下,美國正在採取三大手段,試圖延緩中國崛起的步伐和規模。
一是經濟手段,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開放金融市場。
二是使用社會手段,通過支持底層人員上訪等手段,在中國民間培養親美勢力。參與這些活動的都不是美國政府的人,但是都與美國官方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三是外交手段。美國力圖封殺中國模式的對外擴散,要求中國剝離與所謂“流氓國家”的關係,企圖讓中國在世界上裏外不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