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公共電視第四屆董監事名單出爐,全都是學有專長、形象良好的社會清流。卻也有引起議論之處:董事會大換血,留任的僅餘四人中有二人其實早已請辭,現任董事長陳春山卻又未被留任。這是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安排嗎?
台灣聯合報黑白集今日刊登文章說,公視已有口碑,令人困惑的卻是其“權力結構”。公視的四屆董監事名單攤開來,包羅各領域學者專家、企業家、原住民代表、婦運及環保等社運代表、教育及社區工作者等等,洋洋灑灑,不少人有其清譽。問題卻出在四屆董事的連續性甚低,“行政院”的提名和汰換原則尤其令人不解。
當年努力為媒體公共化發聲、曾被視為最有資格與內定人選力拚董事長職位的傳播學者翁秀琪,如今果然出局。優秀的企業家嚴長壽、吳清友等人逐一離開。社運代表好像各團體輪流做。當年與媒體界毫無淵源的陳春山把老董事長吳豐山換了下來,外界頗有質疑,但陳春山只做一屆也被換掉。這樣的董事會結構,董事間既無橫向的專業聯結,各屆董事間也少有直向連貫的經驗傳承。名單固然壯觀,像個漂亮的“國政顧問團”;但若論累積經驗、掌握實權、深入了解公司經營、帶領媒體公共化,到底能做到幾分?
公視每年由政府編列大筆預算,未來公廣集團掌握的公共資源尤其驚人,董事會理當是公司最高執行單位,卻難道只須發揮形象加分的功能?說酬庸也許有點侮辱人,說花瓶亦未盡公允,但董事會若未能有機會去真正“懂事”、管事,則經營實權落於哪隻“公共”的手?公視前總經理李永得如今已高升入閣作官去了,未來的總經理還真是任重道遠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