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30日電/世界上敢說自己“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國家沒有幾個,巴西是其中之一。巴西的農業因此也沾了這8個字的光:大豆、咖啡、蔗糖、柑橘、牛肉、雞肉等產量和出口量在世界數一數二,玉米等15種主要農作物的產量和出口量也名列前茅。為此,巴西得了個“21世紀世界糧倉”的美稱。《環球時報》記者近日驅車走訪了巴西的幾個農業州,感受到的是巴西農業的“大手筆”和農業人口的自信。巴西的城鄉差別在逐漸縮小,算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個“榜樣”,在採訪一個家庭農場時,記者就看到一件新鮮事:巴西城裏人每天坐班車到農場去打工,而農民的子女卻坐著班車到城裏上幼稚園或中小學。
大莊園玩的是“訂單農業”
據環球時報報導,汽車在馬托格羅索州的鄉村公路上顛簸而行。這裏是“地球之腎”潘塔納爾沼澤地的所在地,背靠著“地球之肺”亞馬孫原始森林,地處巴西的西南部,地廣人稀。沿途沒有村莊,看到的全是大莊園。汽車從州公路拐下後又走了2個小時,才到達了記者要採訪的大莊園——費南爾德農場。正是豆苗泛青的季節,田野裏一片嫩綠。只見農田上空一架小型飛機正在作業,同行的州農業部官員說,農用飛機正在進行撒化肥作業。費南爾德農場是世襲的,農場主費南爾德的祖先從葡萄牙到巴西“闖天下”,在這裏“圍地而占”,到現在已經傳了7代。農場共有土地68萬公頃,其中38萬公頃為農田,全部種植大豆,其餘30萬公頃還沒有開發。儘管農場很偏僻,但生產卻是現代化的,從播種、施肥、除草、收割、運輸到儲存,全都是機械化,在場部還有可容納幾十噸大豆的加工和儲藏設備。
費南爾德農場就好比整個巴西農業狀況的一個縮影。巴西國土面積851萬平方公里,約合8.51億公頃,可耕地面積約有1.525億公頃,目前被開墾的農田只有6200萬公頃,僅占全國國土面積的7.3%,也就是說還有3/5的可耕地閑著。巴西的農業人口並不多,1.86億總人口中有11%從事農業,但巴西農業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實現了機械化和現代化,所以在巴西搞農業的人基本都是“大手筆”:大莊園規模大得驚人,擁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土地;一般的家庭農場也有上百公頃以上土地。
整個費南爾德農場雇了450個工人,他們和家人散居在農場場部周圍。農場實行的是“訂單農業”。在場部辦公樓內的銷售部,記者見到一排排電腦,這裏的電腦都連著巴西聖保羅和美國芝加哥的大豆期貨交易市場,遠在幾千甚至上萬公里外世界大豆交易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及時傳到這裏。所謂“訂單農業”,就是農場的大豆是按銷售合同來制定播種計畫的。在每一個生產季節來臨前,世界各地的買者就通過交易市場與農場簽訂合同,預付定金,農場根據市場需求資訊確定播種面積。總經理阿德利諾說,近幾年大豆在世界市場上緊俏,他們農場的種植面積也逐年擴大,由於價格節節上升,收入也頗為可觀。據他介紹,經營農場與經營一家公司一樣需要知識和經驗,由於農業與自然聯繫更緊密,要“靠天吃飯”,因此要花費更多的精力。阿德利諾原來在州農業廳任科技總管,是農場主費南爾德用高出5倍的薪水把他挖過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