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荊棘叢生的中國汽車海外之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5 10:59:04  


  中評社廣州12月5日電/從合資夢中蘇醒的中國汽車工業,正漸漸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再滿足於爭奪國內市場的中國汽車企業,蹣跚著走向國際市場。敲開海外市場大門的企業越來越多,但大門後的大棒也更迅猛地揮舞而來:從令人難堪的碰撞測試,到不表態地“關上”跨國合資大門。是什麼驅動這些中國汽車勇敢地走向海外市場?他們還將面臨哪些坎坷?儘管勇者無畏,但盡可能地避開坎坷,或為上策。

  在廣州汽車展期間舉辦的“2007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汽車精英們談論最多的是中國汽車的國際化,其中最重要一環則是汽車出口。來自海關的信息顯示,江淮汽車2007年出口量近2萬輛,增長近一倍。出口增長同樣驚人的還有長城汽車、奇瑞汽車。痛並快樂著的中國汽車出口,該如何茁壯成長?來自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商務部、汽車工業協會的專家精英們各出奇招。

  利潤誘惑下的出口衝動

  看到國外汽車巨頭在中國的高回報後,中國汽車企業也滋生了海外建廠的熱情。

  “從投資回報看,零部件公司在華的水平遠遠高於所在國的水平。轎車行業盈利情況最好的前五家都是中外合資企業。”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副司長張驥指出,“美國通用汽車在中國的投資回報超出其想像。中國製造一輛車相當於他們在美國製造五、六輛車。寶馬2006年的銷量達到了5萬輛,相當於其在巴西銷量的10倍。日系轎車的企業回報率也非常豐厚,是全國轎車企業中利潤率最高的。”

  高回報率帶來了高密度的投資。跨國汽車巨頭們在中國的投資領域已經從生產、銷售、物流、金融、原材料生產領域擴展,甚至開始向研發領域延伸。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跨國汽車巨頭的高回報源於兩點,即中國低製造成本和高額的利潤轉移收入。利潤轉移則來自於兩個方面:一為向其母國購買生產設備、核心零部件;二為高額的技術轉讓費。

  “在國外組裝汽車時,我們派奇瑞的技術人員指導,我們可以收取技術轉讓費和品牌使用費。在國外,奇瑞品牌的使用費是每輛車80美元。”當奇瑞汽車邁出海外組裝的第一步時,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耀真正體味到海外利潤的豐厚。

  中國汽車有出口競爭力嗎?

  當數款中國自主品牌轎車出現令人難堪的碰撞結果時,海外媒體一致發聲:中國汽車不安全。難道中國汽車業真的缺少競爭力嗎?

  張驥認為,中國汽車出口量的高增長,說明我們是有競爭力的。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汽車和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其中,整車出口五年來增幅保持95.6%。2006年汽車整車出口31.2億美元。

  “中國出口的汽車多為中低檔汽車,出口的商用車多,出口的乘用車少,出口到發展中國家的多,出口到發達國家的少。”新華信集團(上海)汽車市場研究服務總監孫木子指出,“2006年,商用車出口22.4萬輛,占出口總量的69%。小轎車出口9.2萬輛。”

  在“碰撞門”事件前,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深知進入海外市場的艱難。他告訴上海證券報,“其實德國根本不用擔心我們出口的小型車對其本土汽車構成競爭。他們一年出口到中國的車有多少,我們出口到歐洲的才有多少。”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直接指出,中國出口汽車的直接對手是二手車市場。自2003年四次帶領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去國外後,張小虞深有心得,“今年,我們去了俄羅斯。俄羅斯人說中國的車貴,我開始想不明白,後來解釋了半天才知道,比他們的二手車貴。”

  但是,與海外二手車競爭市場的中國汽車還是碰上了大棒。

  “受挫並不一定是中國汽車的內部原因。畢竟中國企業開發新產品的能力越來越強;且已經過了閉門造車時代,國際上供應先進技術和車型設計都與中國企業合作。”歐洲汽車工業協會駐中國首席代表戴麟說,“這些企業出口時可能低估了非強制性標準的重要性、消費者心態、法規和工會作用。”

  戴麟甚至很樂觀地指出,有人預計,10年內中國汽車出口量將占歐洲市場的5%,即為20萬輛。

  張驥看好中國汽車出口的空間。2006年全球貨物貿易量為11.76萬億美元,汽車產品(包括整車、零部件)占10%(約1.2萬億);中國汽車產品的出口額僅占世界汽車貿易總額的5%左右,且不足國內全行業銷售額的2%,占中國汽車工業產值的7.3%。這一數據在中國機電業中排名靠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