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中國須抑制物價以消解民心浮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2 00:24:55  


為穩定市場價格,穩定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措施。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評論員 張沐)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社會生活也在不斷改善,物價的上漲勢所必然,這是時代進步的反映。不過,任何的發展都有其合理的“度”,經濟也需要健康良性的迴圈,否則容易出現物極必反的“泡沫化”,甚至導向大範圍的危機,這是應當引起人們充分警惕的。

  自今年3月份以來,中國大陸居民的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在3%以上,更連續三個月超過了6%,其中8月份和10月份還達到了近十年來的最高點。10月份的蔬菜價格同比上漲29.9%。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認為,中國當前的價格上漲主要是豬肉和食用植物油等食品價格引發的結構性上漲,並不是價格全面上漲的嚴重通貨膨脹。 雖然全國未形成真正意義的全面通貨膨脹,但就普通老百姓的感受而言,生活的壓力明顯地加大了許多,通貨膨脹實際已經形成。

  因為這輪價格的“結構性上漲”,多是與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老百姓的購買力水準已實實在在地下降了,手裏的錢也貶值了。誠然,與生活必需品價格大幅上漲形成反差的是,汽車、家用電器、電腦、手機等高檔或較高擋消費品近年來降價的多,而且有一些降價幅度很大。問題在於,漲價幅度大的是低收入群體主要的生活支出部分,而降價幅度大的卻是這一群體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對於城鄉低收入群體而言,一方面要承受食品和日用生活品漲價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卻較少或難以享受到高檔消費品降價帶來的好處。

  事實上,今年以來,受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全球流動性過剩、美元貶值、部分農產品主產國減產、歐佩克限產、國際投機資金炒作及世界生物燃料產業迅速發展增加糧食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國際市場石油、糧食、食用植物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各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其中,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均出現了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據統計,號稱“金磚四國”的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物價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9、10月份除巴西之外,其他國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均超過5%。同時,發達國家通脹率也在不斷提高。10月份美國CPI漲幅達到3.5%,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主要經濟體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均超過2%。各國政府也紛紛採取抑制投資過快增長、加強進出口調節、干預市場價格、補貼低收入群體等措施,抑制物價過快上漲。

  據有關部門分析,按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上升幅度匡算,價格上漲影響城鎮居民每人每月增支44.2元,農村居民每人每月增支16.7元。全國有近六成的居民對物價持續上漲表示擔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認為,“4%已經是中國經濟能夠承受的通脹極限了,我認為通脹率應保持在4%之下,如果通脹率超過了4%,就是給央行明確了一個方向,即必須採取緊縮政策,使通貨膨脹率降下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