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個部門近日提出,要力爭到2008年底使半數以上返回原籍登記失業的畢業生能夠實現就業。 |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畢業於東北農業大學的張蕊曾為失業倍感焦急和失落。前不久,在家鄉勞動保障部門的推薦下,她找到了一份企業財務工作。雖然月薪只有幾百元,但她感覺人生有了希望。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大學生是高人一等的“天之驕子”,找不到工作通常被認為是丟臉的事。
更重要的是,供養大學生對普通家庭來說負擔不輕,子女失業是整個家庭無法接受的現實。
據新華社報道,有資料顯示,中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正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2008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增長,而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
在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一些大學生畢業後卻找不到工作,成為失業者。
張蕊也是如此。今年7月,畢業離校的她從省會哈爾濱市回到了家鄉齊齊哈爾市,在一家企業找到了工作後,卻因為企業欠薪成為失業者。“當時心情很不好,”張蕊說,“讀了幾年書卻不能養活自己,我很難過。”
這些失業大學生的境遇一直受到各方關注。今年10月的中共十七大第一次明確提出“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並將其作為全黨的任務。
最近,教育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出,中國要採取綜合措施,力爭到2008年底使半數以上返回原籍登記失業的畢業生能夠實現就業。勞動保障部門要把確有就業需求且登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納入就業困難人員的援助範圍。
很多省市也在開展面向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希望以此幫助他們找到工作。
張蕊在當地人力資源市場辦理了求職登記,不到一個月就接到了工作通知。她說:“終於可以自食其力了,我會珍惜這份工作的。”
今年1月至9月,黑龍江省勞動保障部門為6500多名失業大學生辦理了失業登記。
黑龍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董紹林表示,要摸清失業畢業生的底數,了解他們的求職願望、就業方向和能力特點,針對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一個一個地幫助他們制定求職計劃,並把他們安排到相應的就業服務項目和活動中。
福建省針對已登記失業的“零就業家庭”畢業生,依託人才仲介服務機構及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確定專人聯繫和跟蹤服務,3個月內免費為他們提供1次政策諮詢和就業指導,提供3次基本崗位需求資訊。
山東省提出,對失業3年以上的特困家庭畢業生、“零就業”家庭畢業生實施重點幫助,優先安排他們參加就業見習活動,通過實踐鍛鍊提高他們的擇業能力。
在北京市,公共職介機構針對截至今年8月底未實現就業的北京應屆高校畢業生,集中開展了就業服務專項活動。
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把積極的就業政策上升為法律要求,並明確了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職責。有關人士認為,這部法律的實施將極大地推動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