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14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導)台灣明年“立委”選情異常冷清,綠軍操盤手及輔選幹部都為這股“選舉寒流”傷透腦筋。最近幾樁突發事件對選情雖有加溫效果,但到底對哪個陣營有利很難說得準,還是要看藍綠後續的戰術應用及選舉操作,在最後這一、二個月大決戰。
選前一個多月,台灣“教育部”拆除中正紀念堂、“大中至正”牌匾,更準備一舉撤除兩蔣陵寢駐兵,引起藍營支持者激烈抗爭。綠營操盤手私下認為,這些原本不在競選主軸的高度政治性議題,最後演變成“反蔣”與“擁蔣”的意識型態之爭,搶盡媒體鋒頭,喧賓奪主,已意外為選情加溫。
緊接著,陳水扁主動爆料遭到恐嚇,民進黨高層又在第一時間,嚴厲譴責暴力,高調因應的背後,會不會演變成另一起“擁扁”與“反扁”的圖騰之爭,也在民進黨的觀察中。
不久前,馬英九、謝長廷、杜正勝、謝志偉、莊國榮等藍綠政治人物接到恐嚇信,為社會帶來極度不安,激烈對陣結果,卻也讓選民更加關注選舉動態發展。這些都是不在預期範圍內的意外突發事件,最後卻成了選戰的焦點。
多年前,李登輝被潑紅墨水事件,就引起“國安單位”接連檢討安全維護漏洞。近來,被視為國民黨救星的馬英九也被恐嚇,藍軍支持者莫不憂慮。現在陳水扁全家被恐嚇,恐怕也會引起綠軍支持者的不安與同仇敵慨。
上述在選戰中的意外事件,多半會強化各自支持群的支持力度;但是,藍綠選民不安的心理因素會不會轉化成選戰激情對立,須視選情變化,會不會有反挫力道,也要看各陣營的操作。
而可以確定的是,兩蔣、馬英九及陳水扁各自成為支持群的符號與圖騰後,涉及到他們身上相關事件,都會激起民眾非理性情緒。
然而,選情升溫的背後並不意味著,一定對哪個陣營有利。例如,拆除“大中至正”與中正紀念堂改名,激怒藍軍群眾自不待言,牽動綠軍選情變化則有地域之別,南北溫差相當大。藍營在北部士氣大振,綠營在南部迅速凝聚人氣,更堅定主張落實轉型正義。南轅北轍的思維與反應,恰巧說明台灣兩極化政治的現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