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登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旅港投資銀行家韓方明的文章說,政協發揮的這些積極作用,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文章指出,政協不再是“政治花瓶”。全文如下:
12月的紐約,氣溫接近零度,但各界僑胞和新朋舊友的熱情則令人感到溫暖。作爲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我自然要多多聽取海外華僑華人對中國建設的看法和建議,以便集思廣益。當談及北京的變化時,例如首都鋼鐵廠遷到河北省曹妃甸,大家都稱贊說,這是造福民衆的務實舉措。聽到這些肯定的話,我想其他政協委員也會感到欣慰。
2005年,全國政協就首鋼搬遷和曹妃甸建設項目問題展開調研工作。在此過程中,我們明確提出了與國際接軌的新概念,即這個項目不單單是把首鋼從北京搬到曹妃甸,也不是單純地搬移設備,而是要告別一個傳統的、設備落後、觀念落後的企業,改而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新型生態工業園。
還有一個涉及國家經濟的大布局,也與政協的推動密不可分,那就是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和開放。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興辦經濟特區、90年代開發浦東新區之後,中央政府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加快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牽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全局,關系國家發展大局。有政協委員精心選擇此舉之中的實際課題,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履行協商議政職能,爲促進濱海新區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努力。隨後,來自天津的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上聯名提交了提案,促成全國政協組團到天津考察,最後草擬了一個建議書報送國務院,被中央政府采納。
可是,政協發揮的這些積極作用,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甚至還有人依然認爲政協是一個花瓶。
目光投向弱勢群體
不只是經濟建設課題,在其他課題上,全國政協同樣在默默地貢獻。在文物、曆史、考古、水利等領域,全國政協曾經組織了專家、學者近百人考察大運河,呼籲不要將運河予以商品化利用,對浮躁和泛商業化行爲予以提醒。還有關于敦煌莫高窟和鳳凰古城等名勝古迹,全國政協也提出了不少保護提案。
筆者是新一代政協委員,能參與到中國社會進步的進程中,爲此建言和進行監督,感到榮幸。很多人只是從媒體上知道政協經常開會,但幷不知道有大批政協委員一直在默默地爲社會做著實際工作。
中國依然處在轉型階段,社會和民生方面還有太多有待解决的實際困難。目力所見,抱怨的人很多,真正付諸行動、努力解决問題的人還不够多。這五年來,筆者在與中國全國政協的接觸中,看到很多委員不斷向上層反映社情民意,盡自己之所能爲公衆辦事,尤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弱勢群體,例如爲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和老百姓看病貴就醫難等問題提出很多意見。雖處廟堂之高,但深知民間疾苦。
其中一個主要事例,就是全國政協與深圳沃爾瑪在華總部高層開展對話,促其于2006年7月建立了在全球的首家工會,在華所有分店也相繼成立工會。本月初,筆者在廣州遇到參與推動此事的全國政協常委龔穀成將軍。這位戎馬老者談起此事時,依然充滿自豪感。
筆者也曾多次目睹全國政協高層的務實作風。在很多場合,筆者都看到賈慶林主席親自帶隊深入基層,與工人、農民等基層民衆交流,聆聽民衆的聲音,掌握第一手信息。除此之外,在過去五年里,很多重要提案都受到他個人的大力支持,例如加强對美民間外交、向台灣居民適度開放專業技術資格、實施國家知識産權戰略、建立突發事件協調中心等等提案。
當然,由于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政協不可能是萬能的,其工作還需要不斷改善。但可以說,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政協委員素質的提升,中國這種政治協商制度的作用,會變得越來越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