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扁政府的對台灣不利、對台海穩定不利、對經濟發展不利的政策,不僅不是民主,而是民主發展的絆腳石。柯慶生反話正說:美國尊重台灣人民的智慧和遠見,相信台灣人民會透過民主程序,支持一個對台灣有利,有助於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及有利於台灣的民主發展和經濟繁榮的政策。
四,美國對扁政府公投意圖的質疑,是為了維護台灣的民主,是民主的行爲,扁政府扣美國帽子,那就是對民主的不理解。柯慶生是這樣表述的:他想直接討論美國對公投問題的立場干涉台灣民主的指控。他代表美國政府,斷然否決這項指控。有鑑於美國數十年來對台灣安全的承諾與對台灣民主的支持,這種說法根本禁不起檢驗。民主政體之間可以也的確會在政策上有意見不合的情況。這種情況舉世皆然,經常發生。此外,朋友也有義務警告那些往不明智方向前進的朋友。
如果把柯慶生批判“扁式民主”的話用十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台獨非民主,作假非民主。
美國人才是真正的民主老手。在美國人面前,陳水扁不過是咿咿呀呀學語的孩子罷了。當美國界定“扁式民主”是偽民主、假民主的時候,陳水扁不知如何才可以反駁。
用民主理論來衡量“扁式民主”,可以發現,“扁式民主”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民粹操縱民主的問題。
民粹主義最初出現於19世紀下半葉,幾乎在北美和東歐同時興起。演變至今,民粹主義被視為崇尚全民利益、直接民主、平民化、大眾化、愛國主義、反帝國主義、反外來干涉、反個人專制,等等。如奧地利政治家約克.海德爾所說的那樣,“我們的民粹主義簡單地說就是,代表一切對公民有利的東西,它既不代表紅色的官僚(社會主義者),也不代表黑色的官僚(基督教民主黨人)”。
大陸光明網曾刊載專家文章指出,民粹主義訴諸直接民主,強調全體群眾的普遍參與,把“全體人民”當作所有行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這就要求在全社會實行一種廣泛的政治動員,把全體平民無一例外地納入統一的政治過程之中。這是推行民粹主義政治實踐的一個前提條件,但正是這一前提條件的實現過程卻是一個十分危險的過程,稍有不慎,民粹主義就會流變為權威主義(權威主義,此處指介於民主政治與極權政治之間的一種過渡政治形態。它從不放棄民主,但想方設法限制民主)。
“扁式民主”與之有了高度的相似性:
其一,長時間的全民總動員在正常制度框架內往往很難做到,而必須借助於某些非常的手段,如蠱惑人心的宣傳鼓動,強制性的輿論一律等,這些非常手段極可能是非民主甚至反民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