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普通大眾在特定的情況下通常會形成某種非理性的、情緒性的共識,盲目順從這種非理性的大眾意識,不僅可能有損其長遠利益,而且可能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利用,使大眾被這些政客所操縱。
從“扁式民主”中可以找到當前台灣出現的民主亂象之源。
一,“扁式民主”就是把選舉作爲唯一的治理台灣的手段,把選舉作爲唯一的民主合法性源泉。可以放棄任何合理的東西,為選舉是問。
二,“扁式民主”為了在選舉中獲勝,不惜一切代價製造社會對抗、刺激極端的意識形態,通過特別手段蠱惑輿論。“入聯公投“是最爲典型的一招。
三,台灣民衆的意識在“扁式民主”下加劇走向非理性、反理性。政客利用民意、操縱極端的意識形態,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爲越來越頻密、越來越危害社會。
這樣下去,權力真正來源並非民主,而來源於民粹主義,僭越民主,漠視法治。在民主過程中,必須防範專制,尤其是要加倍警惕民粹主義,民粹主義是專制的前奏和偽裝。這樣的民主會走樣的,會走到專斷權力的方面。
19世紀初期法國自由主義思想家孔斯坦指出了專斷權力的弊端:在專斷權力之下沒有自由可言。同理,在絕對的“人民主權”之下,也決不會增加任何的個人自由。所以他的結論是,當你主張人民主權是不可限制時,就給社會一個極大的權力,不管權力是在多數人手中、少數人手中,一個人手中,它肯定都構成了邪惡。
馬英九是支持孔斯坦的理論的,強調真正的民主應建立在“憲政的自由主義”之上,包括法治的精神、理性的態度、人權的保障、與包容的文化。馬英九在2004年5月4日發表專文紀念五四運動85周年時指出,這次“總統“選舉的過程帶來了不祥的徵兆,執政者反復灌輸公投與制憲是“普世人權”,是“愛台灣與支持民主”,賦予至高無上的道德光環,鼓動人民的原始情操,從而建立無人敢於挑戰的政治與思想權威。馬英九認為,這種刻意把特定的政策主張賦予先驗道德地位的作法,不但不是民主的深化,反而正迅速腐蝕民主政治多元與包容的內涵,破壞政府理性決策的機制,帶來了新的強人政治的隱憂。
馬英九看得很准,其結論仍然對當前的台灣民主有寫實的意義,甚至可以說,發展得更加變本加厲,更加成爲事實了。
如果“扁式民主”在今後加速膨脹,勢必斷送台灣前途、斷送台灣民主。至此,馬英九、柯慶生異口同聲、尖銳異常、憤而質疑“扁式民主”,自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