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分析
年初炒熱“中國軍事威脅”是例行公事
軍事觀察員邱永崢分析指出,對于美國一些媒體和軍方官員在新年初突然翻炒“舊賬”的做法,熟悉美國政界軍情的分析人士認爲,這幷不奇怪,因爲每年年初,美國國會都會就軍費分配問題展開激烈討論。比如說眼下美國國會即將就是否給“三叉戟”導彈撥更多款項展開討論,國會議員們認爲不必再爲“三叉戟”導彈撥款,而五角大樓的决策者們似乎也找不到維系“三叉戟”導彈項目的理由。因此,與“三叉戟”導彈生産商關系密切的美國軍界四處尋找理由的迫切心情就不難理解了。
事實上,除了翻炒中國反衛星導彈試驗老話題外,另一個又被翻出來的話題是“中國航母”計劃。近期有美國媒體(環球戰略網)報道說,中國海軍已經將從俄羅斯購買的舊航母“瓦良格”號改名爲“施琅”號,幷且即將投入服役。然而,據《青年參考》記者追溯該消息的來源發現,這一消息的源頭是一位美國軍事評論家的博客,而美國的主流媒體以及國際權威的軍事雜志都沒有任何與此相關的消息。
此外,美國媒體還引述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報道稱,解放軍海軍在最近5年內新增了20艘核動力潜艇,使核動力潜艇總數增至55艘,而驅逐艦和護衛艦的數量爲70艘,另有50艘船塢登陸艦以及45艘近海岸作戰艦艇。
不過,最引人關注的是,美國媒體引述台灣軍方的消息稱,如果中國政府2006年就已著手建造航母的話,那麽中國的第一個航母戰鬥群將于2011年下水,2014年正式服役,2016年第二個航母戰鬥群投入服役。這一說法很快就被台灣軍方稱爲“應該讓台軍購買潜艇”的理由。
事實上,就連布什政府內部也對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計劃有爭議。不少布什政府官員認爲,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計劃,包括反衛星武器的試驗幷不會對美國造成戰略上的威脅,也沒有那麽大的重要性,根本沒有必要“小題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