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是否就能起死回生
遷到外地固然可以降低用工成本,但不完整的産業鏈會導致原材料配套成本的上升
轉移,對面臨困境的企業,是否一劑起死回生的良藥呢?
從珠三角出發,沿著輻射狀的各條高速公路北上,正是大部分企業的求生路徑。
贛州市被稱爲江西省的南大門,緊鄰廣東,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局長馮鈺說,以前他們是主動找客商,現在很多企業主動找上門來。目前落戶開發區的企業有200多家,以現代輕紡、電子電器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爲主。
贛州華堅國際鞋城董事長、50歲的張華榮是第一批到贛州吃螃蟹的廣東商人。5年前他從東莞來到這里,建起了制鞋生産綫。兩年後,又在勞動力更便宜的越南建了兩條生産綫。
贛州的勞動力成本,張華榮說,人均月工資要比東莞便宜300元左右,而且人手充足。水電成本也要低不少,贛州每度電0.68元,東莞是0.9元多,贛州用水每噸0.9元,東莞則是1.5元。越南的勞動力成本則是中國的3/5左右。
但遷出了廣東,幷不表示一切都順利。
一些工廠“北移”之後,發現當地的産業配套不完善、交通物流成本增加。“在當地運費最少要占成本的10%,而在深圳東莞運費只占生産成本的3%。另外不少的企業還得在當地買地建房,而不像廣東這邊有一個成熟的廠房租賃市場。”
在越南,勞動力成本是優勢,但在産業配套方面同樣不方便,配件和原材料都得從東莞運過去,物流成本大增,技術工人、管理人才也是較大問題,研發幾乎是零。
廣州市致新工藝品廠總經理胡剛寶說,早在幾年前,他身邊的很多老板都已經實現了轉移,把廠建到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國家去了,那里人工便宜,貿易戰也沒有這麽激烈。
但轉移幷非那麽簡單,胡剛寶說,經過20多年發展的珠三角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與生産能力相匹配的産業鏈。遷到外地固然可以降低用工成本,但不完整的産業鏈會導致原材料配套成本的上升。
胡剛寶說,轉移不是簡單一家企業的事,而是整個行業的事,譬如鞋廠轉移了,耗材廠、配件廠、原料廠、主料廠,統統都要跟著轉移。很多企業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才發現什麽都做不了。
“轉移不成,就轉型。”胡剛寶說,但自主創新、品牌創新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有些企業就適合制造業,善長成本控制和管理,畢竟做了這麽多年了,你讓他放弃熟悉的,轉型搞其它産業,談何容易!
但轉移成功的例子也有,胡剛寶說,一些動作較早、遷入地政府有遠見的企業還是在當地站住了脚,而且隨著“扎堆”的企業越來越多,配套的問題也得到解决。華堅鞋城的張華榮是例子之一,今年,張又准備斥巨資在東莞厚街建一個超大規模的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將基地定位爲研發、貿易、品牌孵化、物流的亞洲總部,幷免費爲入駐的企業提供服務,帶動行業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