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人民日報今天全文發表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意見》是繼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第五年制定的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送給九億農民的新春賀禮。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地制定了加強“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連續出臺5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央一號檔,分別以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為主題,共同形成了新時期加強“三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體系,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制度框架,掀開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篇章,迎來了農業農村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過去的5年,是我國農業發展最好、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幹部群眾心氣最順的時期之一。在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糧食連續4年增產,農業生產全面發展。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生活水準明顯提高。多年期盼的統籌城鄉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農村改革取得階段性突破,農村各項事業實現歷史性進步。農業農村形勢始終保持良好態勢,為改革發展穩定全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實踐證明,中央關於加強“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農業農村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農業資源環境和市場約束增強,保障農產品供求平衡、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從總體上看,農業農村發展仍處在攻堅克難階段,解決好“三農”問題任重而道遠。要全面把握新機遇、新挑戰,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緊迫感。糧食安全的警鐘要始終長鳴,鞏固農業基礎的弦要始終緊繃,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終堅持。
社論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需要堅持不懈地下大氣力夯實夯牢。應該看到,在我國,農業基礎依然比較薄弱,這既是多年積累的老問題,也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凸顯的新矛盾。今年中央一號檔以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為主題,切中了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要害,抓住了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問題,是黨中央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從農村發展迫切需要出發,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謀劃長遠,必須進一步深化對農業基礎地位的認識,努力保障農產品基本供給,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集中力量辦成幾件大事,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撐,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準,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繼續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村發展提供體制保障。
社論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又是舉辦北京奧運會之年。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保持農業農村發展的良好勢頭,對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全力促進農業生產不停滯不滑坡,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努力實現主要農產品市場價格不大漲不大落,積極爭取農民增收勢頭不回落不放緩,務必做到新農村建設不鬆懈不走樣。
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大力強化農業基礎,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努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奮圖強,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