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仍然是“農”字當頭,並且以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為主題。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送給九億農民的新春賀禮。
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表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即二○○八年一號文件)是黨中央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從農村發展迫切需要出發,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中國農業農村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農業資源環境和市場約束增強,保障農產品供求平衡、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黨中央、國務院連續五年發出有關農業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出台了許多支農、惠農、強農的措施,初步形成了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和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的新的農村政策體系。但是,要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任重道遠。
要全面把握新機遇、新挑戰,要想保證中國的農業能夠持續、穩定的發展,保證糧食安全滿足市場需求,又能促進農民的收入不斷增加,必須進一步改善中國農業的基礎建設,使農業基礎地位不斷的牢固,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不斷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提高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農田水利、水庫復修、村道整建、電燈電話,就連農村中小學、合作醫療所,甚至當前的抗災應急設施,農村基礎建設在在需錢。近幾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增長幅度非常大。二○○七年對“三農”投入約達四千二百多億元,增加了八百多億元,是歷史上對“三農”投入增加數量最多的一年。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日前介紹當前中國農業農村情況時透露,二○○八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增長可能超過千億元人民幣。
社論指出,儘管二○○七年自然災害比較嚴重,和前幾年相比呈現出嚴重和多發的態勢,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農業仍然保持連續幾年的平穩發展。二○○七年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四千一百四十元人民幣,和上一年相比增加了五百五十三元,實際收入增幅扣除物價指數之後達百分之九點五。
農民收入增長的絕對額,是歷史上農民增收最多的一年。除了農村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社會繼續穩定和諧這些主要因素,二○○七年農村基礎設施的加快改善,也功不可沒。二○○七年農業生產總值達二萬八千九百一十億元,和二○○六年相比增長百分之三點七。糧食總產量達到一萬零三十億斤,比上一年增長了七十億斤。
社論說,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也是中國農村改革三十周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總體性要求。各地要繼續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把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作為二○○八年農業農村工作的主題。配合中央財政,各地也要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集中力量辦成幾件大事,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着力強化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撑。
在新農村建設中,還要發揮廣大農民的主體性作用,加強對廣大農民的教育和培訓,讓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農村人材的培養,也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只有硬件和軟件都提高了,才能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社論強調,做好“三農”工作,保持農業農村的良好發展,對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大力強化農業基礎,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努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基層尤其是農村幹部,更應深入農村,聯繫群衆,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