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中國文化部日前公佈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五百五十一名,其中近百位傳承人代表將於二月廿八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命名和證書。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這是國家給他們的崇高榮譽,同時表明國家十分重視、積極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人為載體,主要依靠傳承人的口傳心授來傳承。傳承人掌握並承載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的寶庫,又是代代相傳的代表性人物。文化部已於二○○七年六月公佈了第一批二百二十六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此次公佈的第二批五百五十一名傳承人,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俗等五大類。
對已經認定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傳習活動,文化部門將予支援,包括記錄整理有關技藝資料,提供必要的傳習活動場所,適當資助代表性傳承人授徒傳藝或教育培訓活動,組織開展研討、展示、宣傳、傳播活動,促進交流與合作及提供其他幫助,並建立代表性傳承人檔案。
有關部門還將制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目前暫以項目支持,已經向各地撥付了八千萬元人民幣。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依靠傳承人的口傳心授來傳承。在目前已公佈的兩批共計七百七十七人中,七十歲以上的超過一半。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張旭表示,年事已高、後繼乏人是目前面臨的形勢。
社論表示,因此,當前首要任務就是確定必須搶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其代表性傳承人,並幫助他們收徒傳藝。
二月十九日零點三十分,以創作紫砂花畦聞名於世的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最後一位紫砂藝界“七大老藝人”蔣蓉因急性腦梗塞在家中去世,享年九十歲。蔣蓉七十餘年中創作了二百多款紫砂作品,其創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動植物為題材,表現手法以倣生為主,作品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形成了獨特的紫砂藝術風格。
蔣蓉與任淦庭、吳雲根、斐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並稱為紫砂藝界“七大老藝人”,是新中國成立後紫砂藝術發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二○○六年,蔣蓉被江蘇省文化廳指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紫砂陶技藝”傳承人代表。近年紫砂陶工藝品在市場上吃香,學藝的人自然多了起來,也湧現了不少新秀。一般認為,紫砂陶技藝應該不乏繼承人。
作為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樺樹皮製作技藝的傳承人,黑龍江省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赫哲族藝人傅佔祥日前破格收徒,當地邊防派出所民警姚海濱成為傳承這一絕藝的首位非赫哲族學徒。赫哲族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二○○○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赫哲族人口僅為四千六百人。
在二○○四年之前,整個四排鄉只有傅佔祥一人堅持做樺樹皮工藝品,那時銷路不好,沒有盈利,幾乎沒有人願意繼承這門技藝。後繼無人成了傅佔祥最擔心的事情。二○○四年,赫哲族樺樹皮工藝又受到關注。很多民族博物館及遊客開始購買樺皮畫、樺皮首飾盒等工藝品,傅佔祥也被文化部認定為樺樹皮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國家每年撥出專款保障這一技藝的傳承。
社論認為,除了收徒傳藝,還應該加強宣傳。近年各地花費許多心力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可以在節日的活動中亮相。比如各地的趕街、廟會、彙演,都可以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慶祝傳統佳節,應該成為中國彰顯民族文化魅力的契機。觀衆在欣賞各種技藝的展示和表演的同時,就可以感受傳統、繼承民俗。
丢棄傳統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民族,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該責無旁貸地扶持和振興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