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思想”與“換幹部”
“誰損害昆明形象,誰就是跟全市人民過不去!誰砸昆明的牌子,就砸誰的飯碗。”
一系列政策接連出台,加之當地輿情對仇和新政的歡呼,發出了諸如“破鼓須用重錘敲”“希望仇書記能給昆明帶來驚人的變化”的聲音,由此帶給昆明各級官員的震動可想而知———盡管,仇和在到任之初表達了“寧肯幹部多換思想,不願多換人”的態度。
但從仇和公開的施政思路看,優化投資環境、大力招商引資是昆明的第一要務,絕不容許有人擋道。他同時也表現出了强硬:整治軟環境,必須拿出硬招子,處理到人頭。全市上下必須形成這樣的共識,就是“誰損害昆明形象,誰就是跟全市人民過不去!誰砸昆明的牌子,就砸誰的飯碗。”
但更直接的沖擊來自幹部任用機制的改變。昆明市委决定,面向全國公選100名優秀人才到縣(市)區擔任助理(正科級)職務,幷作爲縣級後備幹部培養鍛煉。 “公選一批30歲以下的年輕幹部擔任局長助理、縣長助理,這在全國範圍都屬罕見。”對仇和“海選”的舉措,有分析人士認爲,“一批有真材實料的年輕人迅速進入領導崗位,無疑將對官場積習形成沖擊。但對這批人來說,真正融進去熟悉了官場文化後,人們期待的‘鮎魚效應’又勢必大打折扣。因此,公選效果仍需要觀察。”
“公選辦”工作人員稱,“每天都有100多個電話打進來咨詢,平均5分鐘1個。有本地的、有沿海的,有歸國留學生。”
記者觀察
昆明新政有宿遷印記
沒有人否認仇和帶給昆明的變化,但有人提出,昆明新政很多都帶有仇和在宿遷改革的印記。不僅是延續了公開領導幹部聯系方式的做法。在宿遷,仇和提出全民招商;在昆明,招商引資任務也已經層層分解……不同的是,在宿遷,仇和遇到了來自利益主體的强大阻力;在昆明,新政一經推出即有强烈的積極的呼應。
一位受訪官員稱,不能簡單認爲昆明的改革是在複制宿遷模式,“對地方政府來說,很多問題是共通的,比如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問題,很多措施適用于宿遷,也將適用于昆明。仇書記的方略在昆明實施得很順利,從中也可以看到改革的環境在不斷變化,可以看到改革的成效。”他說,“推動地方政府改革是大勢所趨,媒體說的‘仇和速度’‘仇和風格’應該是其中較爲突出的一個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