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4日電/從美國大選預選開始到現在,經過幾輪廝殺,民主、共和兩黨競選人的“出線形勢”已經初步明朗。如不出意外,下一屆美國總統可能從三位國會參議員希拉里、奧巴馬和麥凱恩當中產生。
據《環球》雜誌報道,盡管在預選階段這三位參議員都沒有系統論述過其對華政策主張,但是從他們有關的演講、文章和辯論說辭當中,依然可見不成體系的零星言論。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演講、文章和辯論說辭,往往不是由競選人親自撰寫,而是出自其背後龐大的外交政策顧問團──他們影響著競選人對外政策主張的基調。
了解這些顧問團的成員構成和觀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今後美國對華政策的一些端倪。
希拉里團隊的“全面接觸”
在民主黨的兩名主要總統競選人當中,希拉里的對華政策目前較為明晰。她曾是美國第一夫人,克林頓時期不少重大決策都有她參與。有人說,如果希拉里當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夫婦共同執政,退居幕後的克林頓仍將發揮關鍵作用。
這一點從希拉里競選的外交顧問團隊中便可見一斑。該團隊成員主要是克林頓執政時期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領域的頭面人物,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和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伯傑。
而對希拉里外交政策主張影響最大的,當屬在克林頓政府中擔任過多個外交要職的霍爾布魯克。美國智庫“外交政策聚焦”認為,如果希拉里當選總統,國務卿的位置十有八九是他的。
霍爾布魯克是美國外交界元老級人物,早在吉米﹒卡特執政時期就擔任過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國務卿。在克林頓時代,他歷任美國駐德國大使、負責歐洲和加拿大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美國巴爾幹事務特使以及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此外,希拉里的首席戰略顧問佩恩雖不是外交專家,但有知情者稱,希拉里的對華政策深受其影響。由於兼任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的戰略顧問,佩恩曾多次訪華,在中國政商兩界廣交朋友,對中國事務相當熟悉,對中國問題的看法也比較務實。
前“第一夫人”對華政策的有關論述,雖署名為希拉里撰寫,但實際上都是其外交顧問團的“集體創作”。
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她於2007年末在《外交》雙月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21世紀的安全與機遇》。其中有專門論述中美關系的段落。
這篇文章高度評價中美關系的重要性,認為“美中關系將成為本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她說,盡管美國和中國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系極大不同,在一些問題上分歧很深,但兩國合作的空間很大。
在希拉里看來,對華政策主要手段是接觸。在談到美國需要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時,她寫道,“一個高速發展的中國必須融入國際體系”。
希拉里說,美國必須通過經營具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和縮小分歧的方式,說服中國加入國際機構和支持國際規則。她還著重談到了中美之間的環保合作問題。她認為,美國應與中國及日本發起一個聯合項目,以發展新的清潔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當然,不可避免的是,她也談到了中國將給美國帶來的一些“挑戰”,比如非洲。她說,在資源領域,“美國在非洲面臨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大國的競爭。”
說到最後,希拉里最重要的高參無疑是克林頓。對於克林頓時代“全面接觸”的對華政策,人們可能仍然記憶猶新。但是與克林頓上台之初相比,目前希拉里的對外政策經驗已相對豐富,因此政策立場也會比較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