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香港各界紛紛北指神州的時候,城市定位也變得“大陸化”,其他產業的人才和文化都漸漸“去國際化”,同時上海、天津和深圳等地卻以全方位的姿態急起直追,爭奪香港的亞洲國際都會地位。城市的國際化後續發展面臨危機,政府急需“解放”擁有先天性國際優勢的舊思維,加強國際化的人才培訓,為香港進一步的國際大都會發展作出全方位規劃。
市民質素、教育水準和英語水平下降已讓香港下一代的國際競爭力成疑,香港往日所引以自豪的國際競爭力似乎在漸漸衰退,莫說比肩大都會倫敦、紐約,新加坡也將隨時迎頭趕上了,香港繼續面對全球化巨浪的出路又在哪裡?長遠來看,提升人才的教育質素才是一個城市的永續發展之本。
為了進一步叫板世界大都會,國際化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據教資會的數據顯示,06年入讀香港大學課程的3199名非本地生中,竟有2973為大陸生,佔總數的93%,非本地生的分佈極不平均。不少學生都指出,香港要進一步成為教育樞紐,在提升非本地生比率時應增收更多海外學生,“只收一個地區的學生就不是國際化,是局部地區化。”透過吸納世界各地學生來港就讀,可以擴展香港學生的國際視野,新加坡政府已經主動邀請了不同的世界級名校前往當地設立分校了,香港政府提升下一代國際競爭力的這一步實在是刻不容緩。
另外,充份培養和發揮香港學生的英語優勢也相當重要,港府應盡速重新制定有利於學生掌握國際語言的政策。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6日會見全體香港地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時,讚揚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功不可沒”,並兩番鞠躬致謝。相信這除了是對於改革開放三十年香港功勞所作的一個總結以外,也是一個新的盼望,希望香港未來繼續利用“一國兩制”的特點、保持國際化、與國際高度接軌的優點,好好扮演國家“世界窗口”的角色,這除了是香港賴以立足於全球化競爭的一個必要生存條件以外,也是國家對香港所交託的一個重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