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美國的取態多多少少向馬英九傾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17 10:35:30  


  中評社香港3月17日電/《大公報》今天刊登資深台灣問題評論員李羽的文章說,台海的風雲變幻,包括“總統”選舉和“入聯公投”這樣的事,內中必然有“美國因素”或明或暗地發揮作用。“台灣問題的核心是美國”,這句話說得不錯。再將這句話加以引申,“中美關係的要害是台灣問題”。總而言之,個中關係,果真可以用“剪不斷,理還亂”來形容。

  這次台灣大選,在馬英九與謝長廷之間,美國明的一面是“保持中立”,不幫馬,也不助謝。筆者一向將美國的台海政策形容為“漁翁政策”,“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美國“保持中立”,實際是“兩邊押寶”,無論是馬贏或是謝勝,美國都可以與之保持“友好關係”。從美國的國家最高利益出發,無論是在台海兩岸之間,或是在馬英九與謝長廷之間,美國基本上“保持中立”,自然是上上之策。進可攻,即採取主動;退可守,即不必承擔任何責任。“漁翁政策”讓兩岸或馬謝自行互鬥,愈烈則損耗愈大,美國可坐收漁利,確屬高招。這正是美國台海政策的主軸。

  美向馬英九傾斜

  不過,倘若細心觀察,中立是基本上的中立,在不同時期,或因不同的對象,美國不會絕對中立,坐標上的中軸線,會出現不同情況和不同程度的傾斜。以筆者觀之,在馬謝之間,美國的取態多多少少向馬英九傾斜。簡析如下:其一,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楊甦棣,親自出現在馬英九的茶話會,楊雖刻意低調坐在後排。但馬非常有禮,特意走到後排,楊起立握手,並一起照相,顯示熟絡和友善。謝長廷就沒有這個待遇或不曾有過這樣的機會,這是不是“親疏有別”?

  其二,謝長廷的選戰策略主要的一項是“攻馬”,包括“抹紅”、“抹黑”等,其中一個主攻點是指馬有“綠卡”,馬首次回答“沒有”,引起軒然大波,謝乘機指責馬的誠信有問題,不配做“總統”。馬的確不夠機敏,又拙於口才。馬後來才說,曾經有綠卡,即有美國居留權,但二十多年前已放棄了。此事本已與美國無關,但美國向台灣“中選會”說明,馬並無美國籍,“中選會”就宣布,馬、謝、蕭、蘇四名候選人均無美、日國籍。

  其三,馬英九是留美精英,獲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紐約大學法學碩士,且曾在美國工作,任波士頓第一銀行法律顧問、馬里蘭大學法學院研究顧問等職。換言之,美國對馬英九多少總有一些“香火之情”,這也不難理解。

  其四,“西瓜效應”的發酵。選戰開始以來,歷次民調的支持度都是馬英九一路領先,馬謝相差最少十幾二十個百分點,最多差距接近三成,“馬勝謝敗”的態勢非常明顯。台灣《選舉法》規定,投票前十天不得再進行民調及發布相關數據,而最後也是最新的民調支持度,馬是百分之五十三,謝是百分之二十九,相差二十四個百分點。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的取態向馬英九傾斜,絕不會令人感到意外。功利主義,人皆有之,美國也不例外。當然,美國在場面上仍須在馬謝之間“保持中立”,這是外交慣技,美國駕輕就熟。

  採取兩面手法謀利

  在對台灣當局的政策和態度方面,美國也是國家利益至上,採取兩面手法,也就是“漁翁政策”。一方面,在北京不斷施壓及敦促之下,美國反對“入聯公投”,放話的官員層級也不斷提升,直到總統布什和國務卿賴斯。二月二十六日,賴斯在訪華時還在北京重申,美國反對“入聯公投”。再者,美國多名高層官員也多次表示,“無論是台灣或中華民國,都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換言之,根本沒有資格談什麼“入聯”或“返聯”。

  儘管美國反對“入聯公投”的立場十分堅定,態度十分明朗,但另一方面,美國卻加緊擴大對台售武,包括導彈、戰艦和潛艇等。美國的軍售,客觀上相當於支持陳水扁當局的“以武謀獨”。美國軍售是“獨派”的定心丸。因此,陳水扁等鐵桿“獨派”對美國反對“入聯公投”的放話,充耳不聞,根本上不當一回事,你管你放話,我管我軍購及進行“台獨”活動,兩不相干,各行其事。在局外人看來,美台之間似乎在合演“雙簧”。

  美國既對台售武又反對“入聯公投”,當然也是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依歸。售武,有大筆錢可賺,這就不用多說了。反對“入聯公投”,那是怕引起戰爭。“入聯公投”明顯觸碰《反分裂國家法》的“紅線”,北京即使顧及奧運而暫時忍耐,但先聲討,等京奧結束後才動手,誰能說不可以?

  美國因為不想在台海打仗,因此反對“入聯公投”,也因此有可能暗中介入台灣“總統”選舉,在“中立”的幌子下實際上助馬英九一臂之力。例如由李昌鈺揚言可重查“三一九”案件,藉此打擊綠營。因為,假如馬英九上台,他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很對美國的胃口。台灣大選中美國因素,是一個現實,不論承認與否,它都確實存在。


    相關專題: 十一屆一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