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泉 |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俗雲:“人之將死也,其言也善”。一個政權的終結亦會如此。人們預言,扁政權行將落幕,一是應該知所反思,二是應該做點好事。然從陳水扁近期言行看,完全不是這樣,不但不進行反思,不做點好事,相反還在罵人,還在做壞事,還在進行反撲。豈不怪哉!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瘋狂攻擊“九二共識”。3月28日,陳水扁在會見美國在台協會薄瑞光時,即大肆攻擊“九二共識”,說根本沒有這個共識,它是人爲製造出來的。4月1日,他又主動邀約新當選領導人馬英九,如法炮製地再攻擊“九二共識”一番,說這是中共方面設下的“陷阱”,接受了將禍害臺灣。他還扭曲事實說,臺灣主要是“挺扁”、“反扁”之爭,而實際是否認“貪腐”和“反貪腐”這個矛盾的性質。因這與我下面要談的主題無關,這裏就不多說了。
陳水扁爲什麽要在下臺前夕如此瘋狂地攻擊“九二共識”?我看主要是說給“深綠”、“鐵桿台獨”、“台獨基本教義派”聽的,向他們表示“效忠”。誰都知道,他就要下臺了,又弊案纏身,“獨立寒秋”,四顧茫茫,誰來“保護”他?他身邊的“大顧問”、“親日派”、“台獨大老”辜寬敏,曾一再言傳身教他告訴他:“我獨故我在”。就是說,自保之道就是“台獨”,要堅決他走下去,勇敢地走下去,大家靠在一起,就能生存,就會有出路,他辜寬敏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看來,陳水扁這一幫人,將會像辜寬敏一樣,“吃了秤砣鐵了心”,是永遠不知悔改的“走獨派”。
扁集團當家八年,最突出的是兩個字:一個是“獨”,一個是“貪”。不搞“獨”就拿不到政權,沒有政權就滿足不了“貪”。“獨”和“貪”都是私心膨脹的結果。一個是爲了“權”,一個是爲了“錢”,至於所謂“民主”、“本土”、“愛台”,還有什麽“公正”、“清廉”、“正義”等,統統都是騙人的鬼話。他們中許多人都有這樣一種心態,即保持臺灣的“主體性”和“獨立性”,“船小好掉頭”、“寧做雞頭也不能當鳳尾”,一旦兩岸統一了,“小朝廷”不保了,沒有“獨”也就沒有“權”,沒有了權也就無從“貪”和撈“錢”了。在他們心目中,只有自己小集團的利益,而根本沒有臺灣人民的利益,沒有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陳水扁之所以著重和突出地攻擊“九二共識”,尤其是攻擊其中的“一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陳水扁之所以反對“九二共識”,還因爲未來島內兩岸關係的處理權和主導權,將落在國民黨手裏,這對他自己和他的集團是不利的。他們過去,也不是完全沒有考慮過“九二共識”問題,例如,他們就曾不止一次他提到“九二精神”;2005年4月初,陳水扁還曾公開地表示,“願在九二香港會談所獲成果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上的協商對話”。這種提法,與“九二共識”沒有什麽本質不同。而可能是,因爲大陸方面未能滿足陳水扁集團的某些條件,故而遲遲不能付諸實踐。如今主導權競然要落到自己的政敵手裏,而他們又那麽明確地提到“一中”問題,其惱羞成怒,瘋狂攻擊,應該是意料中的事。
我個人曾不止一次地撰文談到,要在臺灣島內得到最大多數民意的支援,必須抓好臺灣經濟,增進臺灣人民福祉,而這裏最重要的又是必須處理好兩岸關係,做不到這一點,其餘就都是空談。作爲臺灣島內政黨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更只是兩條:一條是貼近臺灣民心,重視臺灣人民利益;一條是認同“一中”,緩解兩岸氣氛。這個“一中”,既不是指“ 中華民國”,也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性的,模糊的,爲未來兩岸的“和平協商”留下了空間。這有什麽不好?此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偏廢的,其關鍵又是要承認“九二共識”。陳水扁之所以失敗,就在於他主觀自恃,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拒不承認“一中”,導致一系列嚴重後果,最終失去民意支援。現在的馬英九,接受了陳水扁的教訓,一方面努力貼進臺灣民意,一方面也強調要承認“九二共識”。至於他說的“一中各表”,我看“一中”是同,“各表”是異,完全可採取“求同存異”的方法來處理。這樣做,一定會“雙贏”,前途是光明的。陳水扁妄圖利用“5.20”交接,強力干預臺灣未來領導人在兩岸關係上的主導權,是不會得逞的,不會得到民意支援的。自己不願做,不能做,又妒忌和反對別人做,這種心態是非常不好的,也是非常危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