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泉 |
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本月9日,謝長廷在與馬英九的新一輪辯論中,再一次亮明瞭自己的兩岸政策或大陸政策。主要內容如下:
強調“臺灣主權”,把矛頭直指中國大陸,一再指責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外交打壓”;
強調“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叫“中華民國”,而它的“憲法”與“現實”則是完全脫節的;
強調中國大陸上千枚飛彈對準臺灣(應爲對準“台獨”),說我們應“自衛”,應“軍購”,“不能放棄主權”;
批評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不實際”,認爲對大陸“開放觀光”,是試圖“依靠中國的奶水”;
大反“一中”,再一次把馬英九父親骨灰壇上寫的“化獨漸統”拿出來批判;
大反“一中市場”,說“兩岸共同市場”就是“一中市場”,是“對中國開放”,結果一定會對臺灣農業、勞工、婦女等造成嚴重“衝擊”;
大講臺灣的“主體性”,認爲“正名”和“制憲”是應該的、合理的,否則“連談判籌碼都沒有”;
大談“共生時代”,認爲“陳水扁時代”已結束,他自己主張的“共生時代”已來臨,這個時代就是“臺灣生命共同體”。
夠了,謝長廷的大陸政策已經夠清楚了。他自己和他的陣營,都說他與陳水扁的政策與做法有“切割”。這個“切割”在哪里?至少在大陸政策上如出一轍,而其實是對陳水扁“一邊一國”政策的繼承和延續,就是我原來所估計的,在此問題上,他很可能是第二個“陳水扁”或“謝水扁”。
胡錦濤主席最近強調“兩岸命運共同體”,而他謝此時此刻卻特別強調“臺灣生命共同體”,這是什麽意思?他謝長廷可以談“一國兩市”、“一中憲法”,爲什麽肖萬長就不能談“一中市場”?爲什麽要對肖先生的“一中市場”作那麽多不符實際的解讀?這個“一中”,既不是專指“中華民國”,也不是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是一種“中性”或“折衷”的說法。難道這也不成,一定要改成“臺灣”或“台獨”不成?爲什麽謝先生過去談“一中”,現在自己不談,也不讓別人談?
我個人認爲,民進黨執政八年,最大教訓是沒有處理好兩岸關係,其他許多問題都是由此衍生而來。難道謝長廷要與陳水扁一樣,繼續讓兩岸關係僵持對立下去?這樣做對臺灣人民究竟有什麽好處?也許有人說,這不過是“選舉語言”,不要太認真了。對此,我至少不能全信,即使是選舉語言也是很不應該的,那是一種欺騙人民、玩弄群衆的做法,是絕對不許可的。在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中,人們過去對於謝長廷先生還是有所期待的,而現在他的這種表演,又讓人們爲之失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