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由馬英九尚未就職,單單為了一個人事就搞得雞犬不寧,馬英九那種“本末顛倒”,只嫻熟於在媒體上曝光,製造自己形象,卻對一個政府必須妥擬方向,及早將人事問題敲定的重大工作一直拖延。我們已可看出,他原本或許有可能利用大勝的勢頭,為台灣營造出新氣象,但因他自己本末不分,心胸不能開闊,反而可能在國民黨內部形成“馬英九-吳伯雄-王金平”這個“政-黨-國會”的三頭馬車。
文章認為,馬英九時代由於不再鎖台,將來可自兩岸關係上獲利,但除此之外會有多大的革新卻委實不容樂觀。如果民進黨那邊真由“行政院前副院長”蔡英文出任黨主席,在兩岸策略上調整,不走積極台獨路線,而改走消極台獨路線,並從事民進黨內部整編,到了2012年馬英九連任選舉碰到蔡英文,或 許他就會遭遇到真挑戰!
引導社會提升 需要好的領袖
也正因此,馬英九是明星?或是領袖?這的確是個值得探討的課題。在英文 裏,“政府”、“統治”、“治理”這些字,它們都有Govern-這樣的字頭,它的語源即是拉丁字“舵手”(Gubernator),而它由希臘古語“舵 手”(Kubernetes)演變而來。這也就是說政治在本質上一定要有人來領導,來當“舵手”。
柏拉圖在《共和國》的第488和489節 裏,就把政治的領導角色做了很古典的討論。這也是過去談政治,一定會談領導的原因。只是到了近代,由於各國都出了許多“壞領導”,於是政治和政治學已愈來 愈忌諱再談“領導”。政治的領導人在這個媒體時代,也愈來愈傾向於往“作秀表演”(Performance),往向民意媚俗方向移動。於是,政治學不再理 會的領導問題,遂被企管學所接手,並從企管學裏發展出一門新的“領導學”。政治人物不領導而只作秀,只會向民意諂媚。在1990年代末美國克林頓時曾鬧過 一陣新聞,政治領導角色遂再度受到人們重視。政治人物只有作秀是不行的,一個國家無論多麼的民主多元,都不能沒有領導者,只有好的領導者才可以引導一個社 會超越糾纏,向上提升。
但馬英九從他台北市長起,就是個明星性格多過領導者性格的人物。他嫻熟於個人形象的塑造,相對於國民黨的官僚習性和 民進黨的污濁,他當然看起來好了太多,這也是他會大勝的主因。但長期以來,他在領導力和決斷力上有問題,這也是台灣共知的事實。他會為了人事問題即形象大跌,政治蜜月還未開始就已可能結束,這不正是領導力出了問題嗎?像明星而不像領袖,或許已成了現在坐到領袖位子上的馬英九的最大致命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