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韓國《朝鮮日報》今天刊登社評說,22日在外交通商部主辦的資源外交記者會上,韓國駐伊拉克大使河燦浩表示:“資源外交應該盡量靜悄悄地展開,追求實際利益。但青瓦台、總理室、外交通商部、知識經濟部等部門到處都在喧譁,這樣反而會產生副作用,提升我們確保資源的成本。”韓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金一洙也表示:“總是對其他國家說我們要推行資源外交似乎不太合適。”
李明博總統從候任總統時期開始就一直強調資源外交是新政府的核心國家課題。他還就總理人選問題表示:“總理今後要輾轉於世界市場,發揮資源外交等作用。”他上月聽取知識經濟部的業務報告時還指責說,已經說了確保資源很重要,但情況卻這樣,不知道都做了些什麼。
韓國能源的海外依賴度高達97%,鐵礦石、有煙炭、銅、鈾等主要礦物資源大部分依靠進口,可謂是“資源貧國”。但問題在於,資源外交的有效方法是什麼、如何推進?
政府最近制定了相關計劃,決定由總統和總理親自展開資源外交,到2012年使石油、天然氣的自主開發量從目前的每天12.5萬桶增加到每天57.2萬桶,增加近4倍。從目前來說,這只不過是我們的希望和理想。
過去10年里,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和歐洲的國家首腦走遍了繼中東之後躍升為能源來源的中亞國家,足跡甚至還遍及非洲和南美地區,積極為下一代確保能源,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果。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像跑接力賽一樣,交替進行海外巡訪。
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在啟程推行資源外交之前像做廣告一樣宣傳說:“我們要去購買石油”、“我們要去開採鈾”。他們前往這些地區並取得成果後,他們的資源外交步伐才公諸於世。也就是說,沒有必要公然喚醒競爭者,這樣只會提高擁有資源的國家的地位,導致與他們的談判變得困難。
對於遲遲才系上鞋帶的我國來說,迫在眉睫的就是加強談判能力,先於競爭國家了解資源富國的動向,通過敏捷的行動和最低限度的投資獲取最大利益。以前,只要總統說出資源外交,首先就會設立海外資源開發協會,通過這種舊時代的走形式的做法也能實現目標。然而,當今的世界已不再如此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