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5日電/中國時報新聞分析文章說,海基會副董事長由誰接任,其實並不重要,真正關鍵的人事棋子,是身為“台灣首席談判代表”的海基會秘書長。
文章說,作為“台灣首席談判代表”,海基會秘書長至少需要考量三項重要條件:一、要有官方談判經驗,便於五二○後兩岸兩會談判上手;二、要能與“陸委會”協調,避免陷入“海陸大戰”;三、應超越藍綠政黨色彩,讓海基會代表台灣人民的聲音。
文章說,自從李登輝在一九九九年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後,兩岸兩會中斷協商。原本海基會具有“協商、服務、交流”三大功能,頓時喪失掉“協商”這一大支柱。辜汪會談等重要協商所培訓的談判人才,經過十年冷凍已出現重大斷層。民進黨執政八年,海基會“大轉型”,從原本協商為重心,逐漸轉型為“服務”。
馬英九已確定在五二○後展開兩會談判,新任海基會秘書長勢必得大刀闊斧將“服務”基調再轉回原本“協商”為主的功能,未來海基會祕書長必須要長於談判、溝通,更要立即在海基會補足協商談判人才。
文章又說,此外,海基會不應屬於任何單一政黨,雖由執政黨指揮領導,卻是“白手套”的民間組織。如果馬英九夠聰明,應安排一個自己可以信任,熟悉海陸兩會行政事務,又能“超越藍綠政黨”的秘書長人選,以免海基會陷入單一政黨的意識形態或思考邏輯,這可能才是更好的人事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