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鏡報月刊》2008年5月號,由作者仲一平撰寫,題為《美歐炒作西藏問題真相》的文章指出,美歐國家的政客和主流媒體,其實都是財團和工商業利益的代表,並以此為基點考慮對外關係。他們雖然標榜關心他國“人權”、“宗教自由”,其實都奉行同一事件對己有利就支持、對己不利就抹黑的處世原則。在此次西藏騷亂中,他們幾乎抱成一團指責中國,這反映了國際戰略格局的重大變化,說明對華實施打壓和孤立已在西方利益集團中形成共識。
為達賴集團提供金錢及武器
文章說,作為達賴集團最大支持者和財政供應者的美國,一向從自身利益而不是“人道”角度來對待那個“神王”。從1950年解放軍進藏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美國為了在中國的西部製造麻煩,長期以供應金錢、空投武器和培訓“康巴游擊隊”的方式支持達賴和藏區叛亂力量。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遜取聯華抗蘇政策後,就停止對“西藏流亡政府”的援助,這使達賴十幾年間在國際上陷入幾乎無人理睬的困窘之中,其實尼克遜政府停止援助達賴時,恰逢西藏遭遇“文革”極“左”風暴,當地宗教自由受到破壞,美國政府卻不過問,西歐國家更是不關心這批流亡者。八十年代末,當西藏的寺廟得到恢復,民眾自由和生活狀態大為改善時,西方社會反而大力炒作“西藏人權問題”。究其原因,並非這些洋人偏愛於活佛喇嘛,而是因蘇聯、東歐出現巨變,美國對中國加緊採取西化、分化戰略,中央情報局才恢復了對達賴一夥的財政援助。
自1989年春拉薩再度發生大規模暴亂以來,西藏問題一直成為西方打壓中國的一張牌,也是中美關係的晴雨表,甚麼時候美國想對華施加壓力,政要便接見達賴對其吹捧一番,甚麼時候美國想改善對華關係就會對達賴冷淡一些。
文章表示,在西藏問題上,德國、法國政要的態度更能體現其對華政策的變化。四、五年前,中國與法國、德國曾一致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法德兩國還積極推動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近兩年來,這兩個國家對中國的挑剔卻大大增多,德國炒作“黃色間諜案”(惡指黃皮膚的華人),醜化中國乃至以種族主義排華的輿論甚囂塵上;法國則一面擴大對華出口,一面又抱怨國外市場受到中國貨衝擊。近來法、德兩國政要圍繞著與其並無多大關聯的西藏問題掀反華浪潮,其國內評論也認為是藉此找到一個發泄對華不滿的機會。究其深層次原因,就在於其政界和財團於前幾年還把中國的發展視為擴大商貿的機會,現在則視為挑戰和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