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29日電(記者 康子仁分析報導)台灣準“閣揆”劉兆玄公布的2波“內閣”名單,35位“閣員”一攤開,有幾個特色,其一是女性人數高達10位,達到馬英九承諾的4分之1比例。其次,外省人比例不高,尤其是馬英九決定的“國防”、“外交”和兩岸,相關部會首長全用台籍人士。
以“國防部長”來說,陳肇敏出線跌破軍方眼鏡,某位退役高階將領就說,這項人事案出乎意料之外,完全是“政治考量”、“選舉考量”,因為陳肇敏離開軍中已經4年,個性雖然穩健,但是也相對保守,或許就是這個原因,比較符合馬英九“德重於才”的要求。
這位將領指出,“國防”問題千頭萬緒,包括役期縮短訓練不足、軍中倫理破壞殆盡以及軍隊的組織再造等,都將是未來“國防部長”的難題與挑戰,他認為,“國防部長”人事案是高度政治妥協的結果,陳肇敏雀屏中選,應該是考量省籍的成分居多。
“陸委會主委”最後由賴幸媛出線,更是跌破所有人的眼鏡。根據了解,這項人事案由馬英九主導,交由劉兆玄約談時,也一度讓劉感到納悶。不過,考量賴幸媛和李登輝的關係,由賴接掌“陸委會”,等於馬蕭的兩岸政策,得到李登輝的背書,不僅有利於爭取544萬投給謝長廷的選民,更可以讓馬遠離“賣台”的指控。
事實上,對於賴幸媛“入閣”,而且是接掌“陸委會”,馬蕭已經預知可能會遭致的反彈。但是馬英九的外省籍背景,處理兩岸問題時,自然有其原罪,很容易被在野黨扣紅帽子,賴幸媛的本土形象,以及他和李登輝的關係,未來將扮演“安全瓣”的角色,化解泛綠民眾的疑慮,讓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能穩健的踏出去。
除了“國防”和兩岸之外,“外交部長”人選,馬英九任用來自後山花蓮的歐鴻鍊,也讓不少出身外交系統的人士跌破眼鏡,直言看不懂馬英九的人事布局。
1998年馬英九首次參選台北市長,被當時的“立委”葉菊蘭指控為新賣台集團。這次“總統”大選,副手蕭萬長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也被對手抨擊為“一中市場”大加撻伐,讓馬英九焦頭爛額、左支右絀,一個頭兩個大。這回劉兆玄“組閣”,馬英九欽點的“國防”、“外交部長”和“陸委會主委”,刻意挑選“台灣人”出任,應該不只是巧合而已。
台灣的政治人物,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用人不分族群、性別,更不分省籍。不過,從實際的情況來看,恐怕還是宣示的成分居多,族群問題就像是幽靈,依然是台灣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