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月26日,北京市第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陸昊當選新一屆北京市副市長。 中新社 |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共青團中央在“五四”青年節之際迎來了新任第一書記,41歲的北京市副市長陸昊獲此任命。畢業於北京大學的陸昊已屢創中國政壇年齡紀錄──其在27歲時成為國有大型企業的一把手,32歲當選最年輕的正廳級幹部,35歲擔任北京市副市長,是新中國成立後這個職位最年輕的上任者,現在他又成為了中國最年輕的正部級官員。
根據新京報記者確認的消息,陸昊目前已正式前往共青團中央報到。昨日上午,陸昊在團中央以主持人身份出席“第十二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標兵和2007年度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團幹部頒獎座談會”,這也是他第一次以新身份公開亮相,但會議全程他並未發表講話。
“比父親入黨還早一年多”
35歲當選北京市副市長,被媒體稱為“陸昊現象”
陸昊1967年6月出生於上海,曾在西安上中學,高中階段即已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陸昊是當時西安市唯一一名中學生黨員,也是西安共青團市委唯一的中學生委員,其入黨時間甚至早於自己的父親,陸昊曾笑稱“我是陸家的第一個黨員,比父親入黨還早一年多。”
被保送至北京大學的陸昊,在20歲時成為“文革”後北大首位直選產生的學生會主席,主攻經濟的陸昊與現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一樣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他曾撰寫《中國當代經濟學家學術評傳》中的“厲以寧卷”,有知情者稱,這是得到了厲以寧的親點。
27歲之時,陸昊接手經營狀況窘迫的北京市製呢廠。在其管理之下該廠迅速扭虧為盈,陸昊也因此連續兩年當選紡織系統優秀廠長和“扭虧增盈突出貢獻廠長”,以及北京市第三屆“十大傑出青年”。經濟學碩士出身的陸昊還撰有《“當期效益”與國有企業活與死》等學術文章,當中有關解決國有企業債務負擔的政策建議,最終被當時的國家經貿委和央行採納。
2003年,35歲的陸昊當選北京市副市長,一時引發熱議,被媒體稱為“陸昊現象”。觀察者普遍認為,陸昊的從政軌跡已折射出中共選任﹑提拔年輕幹部的一些新標準,即:理論水平和專業化背景、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表現、國際化視野等等。
從工作履歷來看,陸昊是二十六年來首位未在共青團系統工作過的團中央第一書記。資料顯示,1982年王兆國是在第二汽車製造廠副廠長一職上升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其繼任者胡錦濤、宋德福、李克強、周強均是從共青團系統內部產生。目前已任河北省委副書記、代理省長的前任團中央第一書記胡春華,也曾擔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兼全國青聯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