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的“黃金72小時”
在今次四川大地震之中,總理溫家寶完全掌握到前述道理。
文章說,在5月12日下午4時40分,即地震後僅一個多小時,總理即坐在飛往災區的專機上,對媒體發布對救災工作的要求;晚上甫抵達災區,溫總就深入救災第一線,慰問遇難者的家屬,為救援人員打氣,激勵廢墟下待救的生命,甚至親自為救援人員遞水遞物。在災區,溫總並沒有為了維護作為國家領導人的威嚴,而隱瞞自己的真實感情,他在遇上慘情時潸然淚下,聽到救援受阻時怒摔電話,探訪受災兒童時盡顯溫情,下命令時斬釘截鐵等等,這些都讓他成了救災過程中,百姓的精神支柱,在國殤時刻,為全國人民療傷。
結果,在救災的“黃金72小時”中,這位66歲的“溫爺爺”,馬不停蹄,輾轉9次視察7地災情,召開6次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用高效率、迅速、果斷的72小時為中國贏得了救急扶危的最寶貴時間。
文章指出,有評論冷嘲熱諷,說溫總走到災場第一線,並無實質作用,相反只會阻慢救災。但只要了解中國國情的話,就知道要令整部官僚機器啟動有多難,只要翻看年初雪災新聞,就會知道領導人走到第一線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令官僚不敢怠慢。今次四川地震中,亦傳出災後第二天,溫總在電話裏大喊:“我不管你們怎麼樣,我只要這10萬群眾脫險,這是命令﹗”之後把電話摔掉,以及在前往汶川登機部隊出發前叮嚀:“我就一句話,是人民在養你們,你自己看著辦”的新聞報道。
西方傳媒的180度轉變
在奧運聖火傳遞過程中對中國頗為敵視的西方媒體,今次可說是完全改觀,對中國的評價相當正面。
文章說,以往美國《時代周刊》每年都會選出“年度風雲人物”(Man of the Year),如今其競爭對手《新聞周刊》,則把溫總推崇為“當前風雲人物”(Man of the Moment);美國《華盛頓郵報》則把溫總稱為“救災行動的英雄”(Hero of Quake Rescue Effort)、“人民總理”(People's Premier);英國《金融時報》亦刊出了長篇幅評論文章《Man in the News:Wen Jiabao》(新聞人物溫家寶),當中細說他如何在今次災難中“感動中國”,把溫總與已故周恩來總理相提並論,亦為讀者詳細介紹溫總的生平。
有了之前緬甸風災,當地軍政府的冷漠,以及封閉態度,不單拒絕外國傳媒,甚至是外國救援人員入境,視百姓人命如草芥,這個反面例子;今次中國領導人透明度高、富慈悲和同情心、高效率、迅速、果斷的行動,兩者間的天壤之別,是海外媒體今次對中國領導層態度180度轉變的主因。
當然,這都只是整個危機中的首個階段,對於“人民總理”溫家寶來說,這個階段過關,並不代表事件應從此告一段落。相反,是否存在著震前瞞報;有否官商貪腐,導致學校豆腐渣工程、賑災款項和物資中飽私囊等,這些救災當下,以人命為先,且暫時擱開的嚴肅課題,如今都已經不容迴避、諱疾忌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