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我們認為,兩岸沒有按胡錦濤提出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十六字方針去實踐、去推動的時候,談這些問題尚早,不成熟。建立互信最重要。
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29期指出,美國的主流意見認為,在軍事與安全領域方面,北京可以考慮解除針對台灣一個旅的短程導彈,或凍結瞄準台灣的導彈數量,以展現善意,此外,就有關兩岸直航的協商談判,可以考慮納入軍事安全人員,參加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商陣容,討論如何避免軍事性意外與誤會、人道救援,以及通訊聯繫等安全事宜。
美國對於兩岸軍事安全的思考,由此表明是極為膚淺的,是從表面緩和兩岸關係的角度來出主意的,這不是基本解決問題的意見。實際上,美國也不期盼兩岸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内結束敵對狀態,這是從美國的利益來考慮的。但是,對兩岸而言,不妨看作是兩岸結束軍事對峙的第一步思考。
對於如何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的狀態,我們相信大陸早已胸有成竹。
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29期指出,美國的主流意見認為,“中國崛起”是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現實,但台灣新政府如果能夠妥善處理兩岸關係,與美國及國際社會積極發展建設合作關係,並以經濟策略措施吸引大量外國投資,其實台灣不必畏懼“中國崛起”。只要台灣方面不以激烈的台獨策略挑釁中共,美國與亞太各國都會願意與台灣加強軍事安全合作。
兩岸關係今後不會出大問題,這是馬英九、國民黨執政之後能給兩岸乃至美國、世界各國帶來的信心。美國這樣的意見是很直率的:一,台獨策略使得美國束手無策,無法支持。二,台獨不僅不能遏制“中國崛起”,反而有助“中國崛起”。三,“中國崛起”對台灣應該是機遇。抓住了,大有益處。
對於這方面的意見,大陸應該有同感。台獨是兩岸關係,也是中美關係的最大危害。
馬英九贏得選舉之後,我們發現,美國各個方面透露出來的信息是這樣的:
一,很謹慎、很小心。美國的方方面面,明顯地都壓低調子,對台灣問題的評論不多,一些大嘴巴都閉口不語。從馬英九突然提出要訪問美國,到美國嚴密推敲最後拒絕了的事件來看,美國採取了謹慎、小心的對策。既不急躁,也不怠慢。
二,很樂觀、很主動。對於馬英九、國民黨執政之後的兩岸關係,美國的主流意見是樂觀的,是樂見其成的。懷疑也有,恐懼也有,但至今為止,這沒有形成激進的反對意見。要注意到的是,在如何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方面,美國智庫是主動在提建議的。
對於美國的摸骨算命,兩岸如何對待?不迷信、不拒絕、不忽視,這樣的三不態度是否好一點?畢竟,今後兩岸關係與美國,是互動的,是互濟的,也是互相制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