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2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李克強、周永康出席大會。
據新華社報道,這次兩院院士大會,是我國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界最高學術團體召開的一次盛會。大會的主題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發揮國家科學技術思想庫作用,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積極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努力開創科技事業新局面,不斷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熱烈的掌聲中,胡錦濤發表了重要講話。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致開幕詞。大會由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主持。
兩院院士,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等出席大會。
胡錦濤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全文如下:
(2008年6月23日)
胡錦濤
各位院士,同志們:
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兩院院士和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給受災地區群眾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重大損失。地震發生後,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堅強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奪取了抗震救災鬥爭的重大階段性勝利,奏響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凱歌。在這場艱苦卓絕的重大鬥爭中,中國科學院學部、中國工程院急國家之所急、幫災區之所需,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和力量,為抗震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同志們緊緊圍繞抗震救災,積極投身災情評估、余震監測、傷員救治、災區防疫、次生災害處置、基礎設施修復、災後恢復重建等工作,深入開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導性、綜合性、前瞻性的意見和建議,為黨和國家組織領導抗震救災提供了科學依據。廣大院士還踴躍捐款捐物,奉獻愛心。目前,抗震救災工作已進入安置受災群眾和災後恢復重建階段,任務十分艱巨。希望廣大院士進一步集成已有的知識積累,充分發揮跨部門、跨單位、跨學科、跨領域團結協作的精神,用科技的力量積極支援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幫助災區人民早日重建美好家園,為奪取抗震救災鬥爭的全面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下面,我想就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發揮科技界在黨和政府決策中的重要作用這3個問題講些意見。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偉大實踐
這次兩院院士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的重要時刻召開的。此時此刻,我們大家都不由得回想起1978年3月18日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也迎來了科學的春天。
改革開放一開始,我們黨就深刻認識到,面對世界發展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只有把科學技術擺在國家發展的戰略地位,才能贏得發展的戰略主動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就是在1978年召開的那次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同志全面闡述了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發展趨勢、戰略重點、科技人員的政治地位、人才培養等重大問題,旗幟鮮明地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等著名論斷。從那時以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並大力推進科技事業,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強調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強調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一系列推進科技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不斷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極大地激發了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熱情,迎來了我國科技事業大發展的歷史新時期。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從科學研究理念到科技工作地位、從科技體制機制到科研環境條件、從科研布局到科技實力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我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體系,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學科領域,形成了相當規模和一定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高溫超導研究、人類基因測序等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表面科學、非線性科學、認知科學以及地球系統科學等新興交叉學科迅速發展,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超導托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國家農作物基因資源工程等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三峽工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青藏鐵路、高速鐵路建設等獲得重大成功,數控機床、核電、集成電路等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水平和自主化率穩步提高,高技術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取得明顯進步;科技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科技體制,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進展順利,以科技進步法為核心的科技法律法規不斷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