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代領導人率領中國通過“大考”。 |
中評社訊╱題:“多難興邦:從抗震救災看中國崛起” 作者:高祖貴(北京)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安全與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博士
2008,是中國的一個特殊而又重要的年份。在這一年,我們要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並繼往開來,更加堅定地進一步解放思想和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在這一年,我們要在北京舉辦一場高水準、有特色的奧運會,世界將由此見證古老中國所煥發的東方神韵,以及未來中國所具有的無限生機。然而,這一切都在以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展開。
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大考”
年初,暴風雪席捲中國南方多個省份,幾乎“凍僵”半壁江山;同時,國際上的反華輿論一浪高過一浪,他們把北京奧運與蘇丹達爾富爾問題、緬甸問題、人權問題、環境污染問題、新聞自由問題等等相掛鈎,號召抵制奧運。隨後,北京奧運火炬開始在境外傳遞,西藏拉薩發生嚴重的打砸搶燒事件,境外各種反華敵對勢力和“藏獨”勢力彙集起來,加上一些西方媒體,在火炬所到之處不斷上演鬧劇,掀起一陣陣反華浪潮,妄圖使傳遞火炬的“和諧之旅”變成“羞辱之旅”。緊接著,中國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0級的特大地震,波及四分之一的中國大地,死亡人數目前已經高達4萬以上,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展開一場規模空前浩大的生死大救援。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從“3•14”遍及拉薩等藏區的精心組織和嚴密策劃的一系列暴力刑事犯罪到境外一連串反華辱華事件;從積極回應“國際責任”壓力到全力拯救廣大遇難同胞,這種經歷在世界大國的歷史上即使不是唯一也算是非常罕見的。這對於一個長期追求復興的民族,對於一個長期奮力崛起的國度,對於一個年度內外經濟形勢正經歷空前艱難的新興經濟體,對於一個執政60周年在即的政黨,無疑都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
中國的硬實力得以展示 軟實力也在體現
能否順利通過這場“大考”,無論是對於執政的中國共産黨,還是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太多、太重要、也太深遠的意義。到現在爲止,從抗雪救災到抗震救災,從應對各種反華敵對勢力到應對有關達爾富爾、緬甸和津巴布韋等問題的多方外交壓力,我們不斷總結、反思、改進,“考試成績”正變得越來越好。
年初抗雪救災,充分暴露了以往交通、通訊、電力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問題和氣象預報水準不够,以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危機管理過程中部門協調的不足甚至缺失,等等;但也充分顯示了經過30年改革開放尤其是近10多年快速健康的經濟發展後的中國强大的硬實力,全黨和全軍快速高效的政治動員能力,以及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抗擊重大自然災害的强大凝聚力。隨後,處理西藏等地的“3•14”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們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的資訊公開和新聞覆蓋能力的缺失,在開放社會處置危機的能力和經驗不足,乃至在全球化和資訊化時代面對西方話語霸權的國際話語權的缺失。
但危機善後處理過程又充分顯示了中國黨和政府有效引導國內輿論的能力,以及後發制人反擊和應對國際輿論的能力。奧運火炬境外傳遞受到的待遇,無論是强烈抗議,還是熱烈歡迎;無論是西方大國的政府與反華勢力保持距離,還是不少發展中國家積極予以配合,都同樣顯得“隆重”。這種待遇折射了中國崛起的對外衝擊力和影響力。全球華人圍繞火炬彙聚而成的“紅色海洋”,更是以近乎誇張的方式,彰顯了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帶來的民族凝聚力的高漲和民族自豪感的高揚。再隨後,處理緬甸風災問題,充分表明中國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積極發揮獨特建設性作用,和靈活務實地承擔力所能及的國際責任等外交實踐創新。
此番規模空前的抗震救災,奧運火炬境內傳遞變成愛心的傳遞,全國上下的傾囊捐助和傾心關愛,更是再度非常充分地顯示了發展起來的中國所具有的强大物質力量,和萬衆一心、共度時艱的社會主義協作精神,以及台、港、澳乃至全球華人華僑真情互動、血濃於水、相息共榮的强大民族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