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逸儒:兩岸外交休兵,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說來容易,但在實務上卻是困難重,這事非經冗長的對話、談判,相互讓步,否則難竟全功。 |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作者 蔡逸儒)說起來,大陸的涉台學者、官員早就理解,台灣民眾除了要求安定、和平、發展與繁榮之外,大家對於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當家做主的願望,以及國際活動空間也有一程度的堅持。這可由1995年的江八點,2005年的連、胡共同願景,到目前的國共胡、吳共識中都找得到証明。
江八點中曾經特別提到,大陸方面對於台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不持異議;2005年連胡會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也明確提到,要促進恢復兩岸協商來討論台灣民眾關心、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而在這次的胡、吳會中,胡錦濤也表示,他了解台灣人民的想法,要在建立起雙方互信之後,才能進一步去談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他並認為,有關台灣參與國際組織部分,如何找到適當、雙方都可接受的程度,可交由即將復談的海基、海協兩會進行磋商
消息傳出之後,台灣民眾反應當然相當正面,國際媒体也曾大幅報導,咸認兩岸關係將進入一個嶄新局面,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將會有所改善,兩岸外交休兵可以預期。當時筆者認為,大家不要有過高、不切實際的期望,事情不會如此順利。且不說外交休兵難以定義和據以執行,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對兩岸都是個重大的挑戰,北京理解台灣的民意並不表示就能處理,在未經談判、澄清疑慮之前,大陸方面不可能給台北一張空白支票,讓台灣逕行揮霍。
後來,當日本共同社報道稱,大陸不接受台灣正式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台灣各界反應強烈。香港南華早報,以及美國華盛頓郵報為此向筆者詢問,筆者的答覆是,雖然大陸不講比講要好,但有關談話並未背離胡錦濤談話的精神與大陸的對台政策,而且也並未把話說的一無轉寰空間。台灣不必反應過度,可以靜觀後續發展。
過去,大陸確實擔心台灣以“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活動來實現“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目的;目前,馬氏政府固然較無此一疑慮,但如何一方面滿足台灣民眾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又不致讓國際社會產生北京容忍“兩個中國”的誤解,這確實是個頭疼的問題。而且台灣政黨輪替將成常態,誰也難保未來的政府不會以目前在和解氣氛下所取得的國際活動空間,做為將來“獨立建國”的張本。此之所以在談判之前,大陸只能變通的說,將設法建構一個新的框架,讓台灣能夠透過網絡來與各國共享醫療資訊。
看來,兩岸外交休兵,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說來容易,但在實務上卻是困難重,這事非經冗長的對話、談判,相互讓步,否則難竟全功。(作者 蔡逸儒 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