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日本研究專家:不必介意“以日為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3 15:21:15  


  中評社香港7月3日電/環球時報日前刊登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的文章說,日本的確有很多方面是值得中國學習的,又何必在乎一個“師”字呢?

  文章說,最近,“以日為師”的提法引起人們衆說紛紜。這其中的關鍵詞是“師”字。畢竟,中國人使用“老師”這個詞匯有多種涵義。“以日為師”到底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即實際上是對道德與知識傳承關係的尊崇,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師”,即對“學而不厭”的詮釋,或者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師”,即負面教訓、“反面教員”之類?有人認為日本於中國只有“反面教員”才最合適。第二種的反對者也不會很多。如果是第一種,即日本是中國的 “恩師”嗎?中國人的情感或理念就不一定能接受得了了。

  中國自鴉片戰爭後,一直以西方“為師”,但老師總是欺負學生,結果使中國人害了“恐師症”。時空的變化是否帶動了我們觀念的進步?作為今天的中國,應以怎樣的心態看待日本?怎樣做才能恰如其分,不卑不亢?

  在日本,對老師都稱“先生”。“老師”一詞只指老教師或老僧人,很少使用。日本稱“先生”是很嚴格的,只有教師、醫生及律師等才可稱“先生”,不像中國現在逢人就稱“老師”,成為一種寬泛的尊稱。但曆來擅長學習他國的日本,幷不諱言以他人為師,而且幷不僅僅限于各發達國家。接觸過日本人的中國人大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越有教養的日本人越希望表達對中國的尊敬之意,尤其在曆史文化層面,許多人稱中國為“恩師”。

  在中國古代,韓愈《師說》曾說:“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這已經超越了“拜師求學”的實用功能,而是提示了一種為人處事的價值氣度。中國一直以“桃李天下”為榮耀,但在韓愈看來,“以人為師”也不失為一種風範。

  文章認為,這些解讀及定位對“以日為師”的討論是有所助益的。“以日為師”的討論剛剛開始。但無論結果如何,筆者要强調的是,日本的確有很多方面是值得中國學習的,而且日本是對中國極其重要的國家,這種重要性,無論怎樣强調都不為過,又何必在乎一個“師”字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