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14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一篇特稿文章指出,等不及“劉內閣”位子坐穩,已有人提出“內閣”改組,“博士內閣”想不透他們成天忙得人仰馬翻,怎麼換來的盡是噓聲、罵聲不斷。接著內部研究半天,結論則是政策宣傳不夠快速、完整、深入,認為要加強宣傳、積極辯護,應該可以改善外界的觀感。
文章指出,說“劉內閣”上台後沒做事,任由百姓叫苦連天,並不公平;但說他們苦民所苦、疾民所疾,視民如傷,卻又和事實有段差距。
充滿疑問的政策,即使宣傳一百遍,疑問還是疑問。眼前漲聲四起,政府卻還是拿得出一堆數據,告訴大家其實生活沒有想像的苦,未來更是值得期待,就是與民眾脫節的作法。
而政府對補助弱勢措施看來相當安慰,但“行政院”高官,絕對看不到台灣各個角落,到處都有貧病交迫的人,為著死板板的法令規章,得不到足以為生的補助,一天拖過一天。這種情況當然不能把帳全都算到“劉內閣”頭上,但從地方到“中央”,長期一路受美化的數字,將使“劉內閣”的施政失去真實感。
引述一則宗教小故事:一天,佛陀帶著一個小徒弟遠行,路上看到一塊馬蹄鐵,徒弟懶得彎腰去撿,佛陀則彎腰將它撿起。後來佛陀用馬蹄鐵換了數顆櫻桃,他們走在荒漠裡,小徒弟乾渴難耐,佛陀走在前面,故意掉下一顆櫻桃,小徒弟便彎腰撿起來吃掉。走了一段路後,佛陀又故意掉下一顆櫻桃,小徒弟又彎腰去撿起來吃掉,如此數次,櫻桃吃完了,佛陀笑著對小徒弟說:“你要是此前彎一次腰,就不會有後來沒完沒了的彎腰了。”
“劉內閣”很多的問題,其實是出在事件的源頭,後續政策宣傳到底有力不力,反而是不折不扣的技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