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民幣匯改三周年 深層變革僅僅開了個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1 09:09:36  


  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7月21日,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三周年。3年之前,人民幣匯率改革如何牽動決策者?3年之後,匯率改革向國人交出了怎樣的答卷?對國民經濟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和變化?新華社刊登長篇文章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改革在多個領域得到突破性進展。這其中,2005年啓動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在中國經濟改革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經濟改革的關鍵一步  

  江蘇索普(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宗貴只要早上有空,就會上網查看人民幣匯率變動情況,關心著它對企業的影響。他這些習慣都緣自3年前啓動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時光回溯至2005年7月。那時的中國經濟,正處於新一輪經濟周期的第三個年頭:當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達10.5%,外匯儲備超過700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迅猛增長。

  但這些成績并未讓決策者忘記發展背後的隱憂。盡管經濟增長絲毫沒有停歇下來的跡象,但擺在面前的挑戰顯而易見:就在這一年,我國貿易順差增速開始加快,貿易摩擦事件數量激增,化工等制造行業成為國外反傾銷的重點。與此同時,產業結構失衡問題凸顯,環境壓力開始顯現,南方一些工廠出現煤電油運緊張局面,“全球水泥、鋼材資源被中國大量消耗”等一些外媒的無端言論時常見諸報端。

  上述問題隱含了中國經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命題,引起有關各方的高度關注,匯率改革迫在眉睫。

  “中國經濟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與我國出口導向政策沒有及時調整,以及此前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進行得太慢有關系。”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後來的一個論壇上指出。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幣匯率制度經歷了由單一固定匯率到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并存的雙軌匯率制度,再到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演變。1994年我國實行匯率并軌後,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體現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我國又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逐步消除,我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外匯市場不斷拓展,這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創造了條件。

  經濟學家周其仁這樣回憶當時中國經濟的狀況:從1997年到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實際上不能反映生產率的變化。在匯率低估的情況下,不斷上漲的外部需求導致我國勞動力需求增加、資源壓力增加、原材料需求增加、排放增加,最終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這成為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現實之需。

  2005年7月21日19時,中國宣布啓動此後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都將產生影響深遠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中國人民銀行通過新華社第一時間發出聲音: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一次性調高2%。

  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消息震動了世界。美國、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德國等國家迅即表態,歡迎中國完善人民幣匯率改革機制。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發表聲明說,中國采取“更加靈活的匯率機制將有助於世界經濟增長和穩定”。

  人民幣匯率改革之所以引人矚目,與金融全球化和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增强的深層次背景密不可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