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港粵“前店後廠”關係已成過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昨表示,兩地新定位是“前店後樓”,樓是指寫字樓,強調發展服務業。
《香港經濟日報》今日刊發社評說,“店”與“樓”雖有分別,但同是強調服務,顯示廣東正追近香港,香港要續通過與粵分工,繁榮經濟,便要力保“名店”的國際品牌與質素。
社評指,港粵合作對香港、對廣東,以至對內地發展都甚為重要,此既是事實,亦屬陳腔濫調,真正關鍵在於如何合作,尤其珠三角經濟發展一日千里,過去由在粵工廠負責生產,香港銷往全球的前店後廠關係,已經過時,廣東已發展其商業服務。
廣東由“廠”變“樓” 香港要知變
外界更傳廣州有意與香港爭珠三角經濟龍頭位置,港粵究竟如何定位,競爭多還是合作多,遂成焦點。
廣東省第一把手汪洋昨天提出,港粵加強現代服務業合作,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形成前店後樓的新合作模式。前店後廠的“店”與“廠”分工清晰,但“前店後樓”的“店”和“樓”又如何分工呢?
同拓服務業 港粵可互利
社評認為,港粵合作的新定位意味:其一,廣東確認香港經濟仍有領先優勢,尤其服務業,香港的國際網絡、專業水平、營銷策略等,都較廣東強,故香港是走在前面的“店”,廣東是緊隨其後的“樓”,期望通過服務業互惠合作,香港可拓內地市場,利用廣東作支援基地,廣東則可借香港經驗走上新台階。
其二,“店”與“樓”均是強調服務業,香港要務必跑在前,不斷領先,否則“樓”最終亦會晉身為“店”,那合作多於競爭的形勢便將轉變,屆時港粵不可避免在更多方面較勁。
提升國際優勢 保“名店”功能
社評表示,廣東有發展本身經濟、提升民眾生活水平的需要,港粵走向前店後舖在所難免,此對香港是機遇,更是挑戰。香港要通過新分工模式,續取高回報,便需確保“名店”的地位與功能,即要不斷強化國際網絡、續為國際最新資訊與潮流的滙聚地、維持國際最高水平的專業服務、保持一流的法制與物流等軟硬件,以及成為國際人才樞紐。
汪洋提出香港發展的重要課題,香港如何回應,將決定本港是續創新天地,還是漸淪邊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