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崑義:碎片化的民進黨伺機再戰街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5 09:48:24  


民進黨會否回歸街頭運動?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台灣海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王崑義在中國評論月刊七月號發表題為《碎片化的民進黨及其繼起的戰略》的文章,認爲“蔡英文其實知道,民進黨唯有蓄積能量重新回到街頭,才是讓碎片化的民進黨有重新再凝聚的機會。”

  文章為,“蔡英文所領導的民進黨正利用‘議題導向的主權觀’作為引導,只要馬英九在這方面處理不善,等議題更為發酵,經濟上又沒把台灣拉上來之時,也許正是民進黨重新發動支持者走上街頭之時,這也是蔡英文曾經說過不排除再走上街頭所預留的伏筆。”

  該文主要内容如下:

  碎片化時代的民進黨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大家已經習慣用“全球化時代”來泛稱這個時代的特徵。而這個特徵從一九九○年代以來,卻是分成兩個方向在發展,一種是趨向一體化的整合性結構在發展,另一種則是人類社會還在自相矛盾地經歷著一個權力逐漸分割,以及社會不斷分散化或碎片化(fragmentation)的過程。

  在這些不算新穎的觀念中可以引證,民進黨在五二○之後的處境,既是“國家認同”上出現碎片化的現象,也是自身權力結構轉化呈現碎片化的形態,兩種碎片化的結果,民進黨不祇沒有讓人看到希望之所在,也缺乏類似“中國崛起”的再造力量。在缺乏希望與再造力量的條件下,民進黨似乎祇能隨勢浮沈。

  當然,民進黨會從一個執政者快速淪落到今天隨勢浮沈的困境,首先是過去八年的執政,陳水扁在兩岸關係中所建構的分散化的權力結構,正被國民黨重新以整合性觀點建構出來的權力結構給取代。台灣社會在一片偏向統一的輿論中,兩岸的和平與發展讓民進黨的“國家認同”更加處於碎片化的窘境,在缺乏一個更具正當性、合理性的意識形態去對應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之下,民進黨更難以凝聚自身成員與支持者的力量,民進黨變成一片碎片化勢所必然。

  其次,民進黨會陷入如此碎片化的困境,也不只是馬英九推行“大舉西進”政策所帶來的衝擊,更是因為連續敗選在黨內所出現的一種普遍性挫折的反應。過去民進黨的發展歷程大致是以“天王結構”來塑造自身的權力基礎,如今舊的“天王結構”因為連續的敗選,已經讓天王們失去存在民進黨內的原初價值,他們不祇失去光芒、失去權力,也失去聲音;天王們原先在民進黨內可以一言九鼎的聲望,也跟著政權的失落,而失去所有的光彩。

  當舊的“天王結構”就像失去的地平線一樣,一下子消失在人間之時,民進黨這個長期以來靠著“天王結構”所建構出來的權力關係,也立即失去維繫權力關係的基礎,於是它形成沒有一線的“天王結構”,就沒有二線派系戰將衝鋒陷陣的能量;沒有二線派系戰將的衝鋒陷陣,三線的跟隨者也跟著分崩離析;同樣的,外圍的綠營與獨派團體也陷入無所適從的窘境,他們也一下子全部變成沒有聲音的團體。

  這個結果,面對馬英九積極帶領台灣人民跨越台灣海峽像晉商去“走西口”時,整個綠營卻出現一種極為詭異的對應現象,例如過去喜歡在媒體上大放厥詞的天王們沒有聲音,激進的獨派團體也像是沈默的羔羊一樣,沒有再出現過去像對待連戰訪問大陸時動輒示威抗議的激情場景,現在的民進黨除了掌權者還對馬英九的西進政策發出聲音之外,綠營支持者和深綠團體的沈默,似乎沈默得不太尋常。當然能夠解釋“寂靜的民進黨”這一現象的成因,除了“碎片化現象”之外,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觀點來解釋民進黨這一個反常的現象。

  碎片化時代的蔡英文

  面對民進黨出現碎片化的現象之時,蔡英文卻在這時被怪異地推舉出來擔任民進黨主席的重任。事實上,蔡英文上任初期,台灣媒體大都使用“小龍女能頂半邊天?”的口吻來評論這件事。這種以男性觀點來質疑女性能否支撐大局的能力,其實無助於我們更深度地去理解蔡英文願意出任民進黨主席,特別是在民進黨“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樓塌了”的危機時刻所代表的意涵。

  當然,蔡英文會出來擔任民進黨主席,也絕非像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那位“小龍女”一樣,曾在古墓中練就出什麼偉大的神功,更不是她不食人間煙火展現一副“冰清玉潔”的樣子受到青睞。那麼她會受到民進黨內各派系妥協下的支持,並以一個只有四年黨齡的“資淺黨員”身份出來支撐大局,到底她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其實,要找出蔡英文在民進黨內有什麼過人之處,只能說她在李登輝時代幕後協助推動“兩國論”的經歷,以及在陳水扁時代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曾經跟隨陳水扁宣示“一邊一國”的過程,這兩次的經歷變成在民進黨走入碎片化時代最後的“資產”,尤其是馬英九一再宣稱要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跟中國大陸進行交往時,民進黨的這兩項“資產”變成是維護“台灣主權”的最後“煞車閥”,沒有這兩個“煞車閥”,民進黨人必然要擔心馬英九真的會把台灣帶到“終極統一”之路。

  所以,若單純的從個人的政治魅力來講,蔡英文在民進黨內絕對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在沒有天王的世代,蔡英文因有“兩國論”和“一邊一國”這兩項“傳統權力”的加持,未來她想要創造出新的政治魅力,應該是比民進黨內其他的政治人物更有機會。
  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李登輝所提出的“兩國論”,以及二○○二年八月三日陳水扁所提出的“一邊一國”主張,可以說是民進黨在進入碎片化時代的最後“資產”。這兩項主張之所以可以稱為民進黨最後的“資產”,問題的本質不在於主張,而是在於思考。

  當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的主張之前,李登輝指示成立的“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專案小組”的幕僚作業,就已經出現到底要從“中華民國憲法”的角度來解釋,或是從“國際法”的視角來解釋的爭論。當時參與幕僚作業的蔡英文曾積極主張應該從“憲法”的角度來進行解釋,才能讓“兩國論”在國民黨的執政中具有傳承與歷史定位的基礎。

  蔡英文的主張被李登輝所接受,所以“兩國論”推出之時,李登輝對訪問他的“德國之聲”所做的說法主要是:“一九九一年修憲已將兩岸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因而無宣佈‘台灣獨立’的必要。中共視台灣為‘叛離的一省’,完全昧於歷史與法律的事實”。李登輝從“修憲”的過程解釋“兩國論”的成因,就是接受蔡英文的主張,所以外界一直認為“兩國論”是由蔡英文所提出,其來有自。

  當然,陳水扁在提出“一邊一國論”之時,當時擔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雖然曾表示事前並不知情,但以她當時的身份,民進黨人仍然傾向於認為她應該背起那個“十字架”,不管這個“一邊一國”的果實是甜是苦,蔡英文就是無法逃避這個責任,所以把“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作為蔡英文可以從容繼承的“資產”,她應該比別人更具有資格。

  祇是,在民進黨氣勢低迷的情況下,現在既不能談“兩國論”,也無法重提“一邊一國”,更難以再用“台灣的主體性”作為找回支持者的訴求之時,蔡英文又如何繼承這兩項“資產”呢?從最近的跡象可以看出,蔡英文正在重回素樸的“議題導向的主權觀”,這樣既可掌握“兩國論”的憲法解釋權,也保有“一邊一國”的國際法解釋權,在內外交困之下得以前進有路,後退有守,這是她認為可以透過“主權觀”重新找回民進黨繼起力量的主要戰略思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