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話沒人聽,幹事沒人跟,群眾拿刀砍,幹部當到這份上,不如跳河算了!”李紀恒對這種現象提出嚴厲批評。 |
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經過4天的艱難協商,7月19日在雲南省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發生的一起警民暴力沖突事件,于23日晨得到妥善處置。聚集的膠農得到滿意答複後各自回家,死者遺體被火化安葬。
但是,素來善良溫和的傣族群眾,拿起了刀斧棍棒,與警察對抗,用暴力維護自己的權益,引起當地幹部深刻反省。
利益糾紛久拖未決引發沖突
7月19日上午,公安機關在孟連縣公信鄉、猛馬鎮部分農村地區開展社會治安整治過程中,對猛馬鎮5名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時,遭到受人煽動的500多名膠農手持長刀、鐵棍、鋤頭等工具圍攻。沖突導致41名警察被打傷,9輛警車被砸壞,民警使用防暴槍自衛,15名膠農被打傷,2人被擊中致死。
《瞭望新聞周刊》報道,調查發現,這起警民暴力沖突事件的背後,是當地膠農與橡膠企業之間錯綜複雜的利益關系,以及由來已久的矛盾糾紛。
據孟連縣政府介紹,橡膠產業是孟連縣的支柱產業,公信鄉、猛馬鎮是孟連縣橡膠主產區。計劃經濟時代起步的橡膠產業,在最初開發階段,由當地橡膠公司投入資金、種苗和技術,負責膠林撫管的膠農投入勞動力,“後方群眾”則以糧食、勞動力和現金等方式入股。
孟連縣委副書記楊嘉才說,以此模式開發的橡膠林,橡膠公司、膠農和後方群眾均有利益在其中。但是,膠農與橡膠公司之間的勞資關系模糊,他們把割來的膠乳交給公司,通過膠乳款提成獲得勞動報酬;後方群眾作為股東,不從公司利潤中分成,卻從膠農的提成中分紅獲得投資收益。
20多年來,橡膠公司經歷過幾次改制,最後改為私營企業。在此過程中,橡膠利益分配方案沒有及時調整平衡。
公信橡膠公司負責人梁名錦告訴記者,近年來,國標一級天然橡膠價格從每噸7000多元漲到2.7萬元左右,打破了原來的利益平衡,膠農要求漲價的呼聲日益強烈。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啓動後,一些社會閑散人員和律師插手其中,向膠農收取一兩千元不等的“律師費”,許諾為膠農辦理《林權證》。
公安機關調查發現,他們挑動膠農不把膠交給公司,在膠農中培養“骨幹人員”,煽動鬧事,甚至發展到“推翻”村組自治組織、打砸橡膠公司、對抗政府林改工作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