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中國運動員代表鄧亞萍向全世界的體育健兒們發出了來北京參加奧運會的邀請;2008年7月,北京,奧運村工作人員鄧亞萍正和同伴們進行準備工作的最後衝刺,力求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為各國選手提供更完美的服務。
在奧運村正式開門迎客之際,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鄧亞萍接受了人民日報的專訪。作為北京奧運會從申辦、籌辦到舉辦這一過程的親歷者,7年來,伴隨著北京不遺餘力地兌現承諾,鄧亞萍也在一步一步地實現心願。
問:當年,你用流利的英語進行了陳述,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據說這段陳述是你自己打磨出來的。
答:是的。接到陳述任務後,我就苦思冥想,在短短兩分鐘時間里,究竟怎樣表達才能讓國際奧委會委員們記住我陳述的內容呢?發言稿修改了無數次,很多次都是全部推翻重來。後來我想明白了,最樸素的反而最有力量,遣詞造句固然重要,但只有真情實感才能動人。所以,我陳述的內容都源於自己最難忘的經歷和感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問:“請給中國運動員一個機會,讓我們做一次奧運會的東道主。”這是你在陳述中首先表達的意思,這是出於何種考慮呢?
答:奧運會已經在世界20多個城市舉辦過,中國代表團在參加奧運會時受到了各國人民的熱情歡迎。我本人在巴塞羅那和亞特蘭大就得到了東道主的盛情款待。咱中國人自古熱情好客,講究“禮尚往來”,而且對各國選手來說,收到中國運動員發出的邀請,會感到更加親切、自然。在與外國選手的接觸中,我發現有些人對中國充滿好奇和向往,非常希望獲得一張“北京請柬”;有些人則對中國缺乏了解,甚至有些恐懼,如果他們能到中國來,就會發現原來中國人和他們並沒有什麽不同。
問:陳述中,你還特別提到了在悉尼傳遞聖火時的一段經歷,為什麽會講這個小故事呢?
答:我第一次做奧運火炬手是在悉尼,這也是我第一次在賽場外感受奧林匹克運動的魅力。當看到那麽多普通的澳大利亞民眾因沐浴奧運聖火而無比快樂時,我就禁不住聯想,中國有4億青少年、13億人口,如果奧運聖火能够在中國傳遞,那就意味著世界1/5的人口都能分享奧林匹克的榮光!當奧林匹克精神與理想隨著聖火的足跡延伸到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這也是我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一種貢獻!
問:很快,你就將在奧運村迎來世界各地的運動健兒。當年你曾說北京會為運動員創造良好的比賽和生活條件,現在你怎樣評價北京奧運村呢?
答:從硬件看,北京奧運村完全達到了國際奧委會的標準和要求,而且是近幾屆奧運會中距離主賽場最近的奧運村,距離“鳥巢”和“水立方”只有3公里,另外北京奧運村在設計、施工等諸多方面也很好地體現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
問:聽說奧運村里添加了不少中國元素,能否介紹一下?
答:在奧運村,我們設立了一個中國手工藝品展室,邀請了各地著名的手工藝人現場制作,有天津的泥人、蘇杭的刺綉、陝北的布老虎等等,如果喜歡,運動員還可以買一個回去做紀念。奧運村還將設立一個“中文學習中心”,可以教外國選手一些簡單的漢語,教他們中國書法,更有意思的是,還可以給他們起一個中國名字。總之,希望通過開展類似的有趣的文化活動,讓他們有更多機會了解中國文化。
問:對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你最大的期待是什麽?
答:一方面,我祝願世界各地的體育健兒能在奧運村過得愉快,在賽場上發揮水平取得優異成績,另一方面,我也希望他們有時間能在北京多走走看看,增加對中國的了解、增進與中國人民的友誼,希望北京、中國能够在全世界健兒的心中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