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經費呢?
蔡賜爵:除了一些比較市場化了的項目外,大部分項目也主要是由政府預算承擔。
記者:台灣也有大陸這樣的集訓制度嗎?
蔡賜爵:我們也是一樣,在高雄的一個地方,左營,就有我們的訓練中心。
記者:有一些選手就在大陸訓練吧?
蔡賜爵:沒錯!我們的一些舉重、游泳、乒乓球的運動員,平常就跟著中國國家隊訓練,這對台灣的體育事業很有幫助。
不過在奧運會前的最後集訓時,我們的運動員就不能再和中國國家隊一起訓練了。當然我也可以理解大陸體育界的朋友在金牌方面的壓力,不過我們也希望,對我們隊員在大陸的訓練方式,做一個重新的思考。
記者:台灣民眾對奧運會,尤其是在大陸舉行的奧運會,會有特別的期待嗎?
蔡賜爵:當然!我們同文同種,而且在目前兩岸的互動氛圍下,更有理由保有期待了。兩岸的運動員,各自為了各自的奧委會爭取光榮,與此同時,也是共創中華民族的榮耀!
期待兩岸體育界更好互動
“體育或許改變不了政治,但體育可以幫助政治”
記者:之前也有報道,在一些體育問題上,兩岸還是存在不同的意見。
蔡賜爵:這方面,我倒是不擔心。
今天我就很高興地聽到了大陸積極善意的表態,就“中華台北”的稱呼,兩岸取得一致意見。
其實,奧運會是205個奧運大家庭成員共同的盛會,我們把眼光放在這個大主題上,就不會孜孜計較兩岸的狹小議題。
記者:中華台北的運動員來北京,會與大陸的民眾、媒體和官員有不少接觸。中華台北代表團在這方面,有沒有特別的准備,給團員提了怎樣的要求?
蔡賜爵:我們沒有刻意要求他們講什麼不講什麼。我們希望運動員除了在比賽中和世界各地的朋友競技,也希望他們用這樣的機會,和大陸的青年朋友交流,展現他們在台灣受到的教育,展現自然、自由的精神。這點上,我們很有信心。
記者:中華台北的運動員,應該也有第一次來大陸的吧。比賽結束後,有沒有計劃四處走走看看?
蔡賜爵:8月16日到18日,我們的射擊、柔道等20名運動員,比賽告一段落,就會應大連市長的邀請,去大連旅游交流。
記者:兩岸體育官員,平常有固定的交流制度嗎?
蔡賜爵:1996年,兩岸的體育部門簽訂了一個協議,每年固定,兩岸各派5個體育團隊互訪。每年年底,兩岸的體育高級幹部都要開會,總結過去一年的體育交流的得失,制定來年的計劃。
記者:20年來,不管兩岸關系秋凉春暖,兩岸體育交流堅持不懈。
蔡賜爵:體育或許改變不了政治,但體育可以幫助政治,令政治更柔滑,更人性化,這是體育的價值。北京能主辦奧運會,展現幾十年建設的成果,對中華台北來講,不管說遠親也好,近鄰也好,歷史的淵源和現實的互動,都決定了,兩岸不能離不能棄。盡管目前兩岸的運動員分屬兩個主體性的奧委會,但是我們都希望,現在的共同付出,能帶來未來更好的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