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中國資深外交官、外交學院原院長吳建民日前在上海舉行的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上作主旨發言時表示,有些西方人士認為中國的強大將以損害他國的利益為基礎是錯誤的。
“西方國家是通過損人利己發展起來的,很多民族都深受其害。如今很多發展中國家正在崛起,在這些崛起的國家當中就有中國。談到‘中國威脅論’時,西方有人會認為當中國發展和強大的時候,也是以損害他國的利益為基礎的,這不是事實。”吳建民說。
新華社報道,在他看來,西方人往往傾向于以自己的文化習慣看待東方文化。“作為幾個世紀以來統治性的文化,西方文化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這一現狀也使得一些西方人就認為,對他們來說是真的東西,也必須對其他人是真的,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吳建民說。
擔任駐法大使期間,吳建民曾經與法國作家阿蘭.佩雷菲特發生過交鋒。阿蘭.佩雷菲特在1970年訪問中國後寫了一本名為《當中國覺醒的時候,世界將為之顫抖》的暢銷書。書名引用的話源自1817年被廢黜的拿破侖會見英國駐華大使阿姆赫斯特時講的一句話:“當中國覺醒的時候,世界將為之顫抖”。
“我對他說,佩雷菲特先生,坦率地講,您書寫得非常好,但是我不喜歡這本書的書名。中國曾經使世界顫抖過嗎?沒有,從來沒有過。這是西方人的一種思維方式。甚至拿破侖也不能例外,他也有這種思維方式。”吳建民評論說。
東西方之間存在的這種差別是由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的,而人的思維方式是由文化塑造的。吳建民說,“‘中國威脅論’是沒有根據的。”
吳建民表示,文化不同導致的中國人與西方人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國採取的國際戰略,充分表明中國的強大不會以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為基礎。中國經過深思熟慮的國際戰略包括兩個重要方面,一是中國堅決走和平發展道路,一是中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中國不擴張,不稱霸,也不結盟。在人類發展歷史上,什麼時候有一個新興的強國把共贏作為自己國際戰略的核心呢?這在歷史上是沒有的,而中國的國際戰略恰恰也來自于中國的文化。”吳建民說。
“我們認為,當我們把雙贏作為我們國際戰略中心的時候,我們可以以一種持久的方式和全世界各國的人民展開合作。如果我們只做單向的合作,只做對中國有益的事情,這種合作是不會持久的。這兩個因素無疑表明,‘中國威脅論’是不成立的。”他說。
吳建民說,世界對東方文化的了解還遠遠不夠,而這種理解對很多人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這個世界需要來自各方的意見,既要西方文化的貢獻,也要東方文化的貢獻,多元文化對大家來說都是好消息。”
吳建民說,尊重他人是相互理解的關鍵。中國做事情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作為中國人,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因為我們所走的路,我相信對中國人來說是最合適的路。”
“正是基于這樣一個觀點,我們要摒棄藐視他人的做法。因為藐視他人、傲慢無禮,就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對話和交流,也不能使不同文明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吳建民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