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奧運會當然能夠大大增長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但不可能助長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 |
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評論員 丘巒)日本讀賣新聞日前刊登了一篇文章,該文作者是Hiroyuki Ueba,他指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會是在煽動愛國火焰,中國是在玩火。對於這樣的指控,我們大可一笑置之。說實在的,類似這樣的指鹿為馬的說辭,我們已經沒有新鮮感了,姑且聽之就可以了。但是,因為讀賣新聞不是一個小媒體,而是日本國內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媒體,對於這樣的有影響媒體的不實指控,當然不能等閒視之,至少可以討論一下吧。
讀賣新聞的這篇文章說,北京奧運將給中國提供一個促進國家聲望的無與倫比的機會。在奧運之前,世界已經見證了一系列顯示中國人愛國主義甚至民族主義日益高漲的事件。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海外華人對巴黎、倫敦和舊金山奧運火炬傳遞風波的憤怒表現。為了回敬火炬在巴黎傳遞期間的混亂,很多中國人決心抵制法國超市家樂福和一般的法國產品。
在此,讀賣新聞的這篇文章的觀點顯得很偏頗,只談一面,刻意隱瞞另外一面,藏獨分子的破壞,反華勢力的干擾,以及代表奧林匹克精神、代表全人類和平追求意願的奧運聖火被侮辱,這一切,是導火索,是引發問題的核心。對此,作者故意視而不見。大家看得很清楚,抵制法國超市家樂福和一般的法國產品,只是少數人的意思,並非政府的政策。憤怒過後,一切都歸於平靜,中法關係和好如初,這樣的情緒表現,與民族主義有什麼關係?
讀賣新聞的這篇文章說,這些民族主義最近在中國人當中抬頭。在東洋學園大學(Toyo Gakuen University)教授朱建榮(Zhu Jianrong)看來,源自中國非凡經濟增長的自信,加上對西方及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懷疑感到不滿,助長了這種民族主義。美國皮尤調查中心最近的調查結果支持了這種觀點。該中心2007年的調查顯示,77%的中國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國家受到別國喜愛,而今年的調查顯示,在2006至2008年間,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對中國抱好感的人數下降。例如,在2006年60%的法國受訪者表示他們對中國抱好感。但今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28%。
朱建榮(Zhu Jianrong)是何許人我們不清楚,但是,讀賣新聞的這篇文章借朱建榮的嘴來強辯中國民族主義擡頭的原因是肇始於經濟發展,卻是事實。中國經濟的增長,使得中國人脫離了貧窮的邊緣,逐步走向小康,也因此充滿了自豪,也因此獲得了世界其它國家的讚賞。這樣的感受只不過是民族自豪感的一種表現而已。試問,哪一個國家的民族沒有自豪感?民族自豪感怎麼可以與民族主義混淆一談呢?另外,至於什麼國家對中國的好感的升升降降,這樣的數字能說明什麼呢?全世界對美國都沒有好感,難道美國就是民族主義國家了嗎?全亞洲對日本都沒有好感,難道日本就成了民族主義國家了嗎?這樣的比擬可能不對,但是可以形象地說明道理。
讀賣新聞的這篇文章說,自鄧小平1978年引入的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政府就擔心多元價值觀可能觸發民主化要求,因此在1994年引入官方的兒童愛國教育。這種教育常常強調在二戰中對日本的勝利,人們認為最近崛起的民族主義與這種教育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