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即將迎接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的時候,顯然各方面凸顯出更加穩健的信心。 |
中評社9月7日電(評論員 張沐)據悉,本月下旬將在北京舉辦首屆“中國宏觀經濟預測秋季論壇”。是次以權威性、專業性和前瞻性為主旨的會議,恰逢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時點,在洞悉全球經濟金融新格局、新趨勢的同時,對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熱點問題和重大趨勢進行深入探討,旨在剖析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走向。的確稱得上是中國宏觀經濟領域的重大盛會,也是政府高官、商界巨擘、學術名家、金融機構思想交鋒的高端平台,亦將成為國內外各界人士關注中國經濟的風向標。
當前,中國和世界經濟正經受著巨大變動,中國經濟延續30年的發展,目前似乎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在全球高通脹的大背景下,中國通脹率持續高企,對經濟的健康運行已經形成嚴重威脅;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呈現出“衰退”拐點的跡象。為此,中國正在進行的宏觀調整的前景如何?在全球資源價格飈升之下,“中國制造”模式是否面臨大的轉軌?在改革開放30年後的中國,未來經濟的持續發展究竟應該走怎樣的增長模式?這是海內外人士普遍關注的大問題。
新近,國務院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提交的報告強調了“一保一控”的重要方針。即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把抑制通脹放在突出位置。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強化跨境資本流動監管,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毫無疑問,保經濟、控物價將成為今後政府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和重點工作。該報告提出,要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資規模,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新上擴能項目,加大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積極拓展農村消費,努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促進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穩定和完善外貿政策,優化進出口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平穩增長。加強煤電油氣運調節,強化和完善需求側管理,努力增加電煤、成品油生產供應,確保重點需要。
同時著力抑制價格過快上漲。積極增加糧油肉菜等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做好產運銷銜接和進出口調控,加強流通體系建設,確保市場穩定供應。抓好對重點產品價格變化的預測預警工作,提高價格調控的預見性、有效性。
還要加強財政和金融調控。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加大財政對農業、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減排、中小企業發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幅壓縮出國經費,切實減少行政開支。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三農”、中小企業等的信貸支持,嚴格控制對“兩高”項目的貸款。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強化跨境資本流動監管,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顯然,除了積極擴大消費、增加內需外,保持投資、外貿這“兩大需求”的穩定將成為國家調控的新亮點。可以肯定,奧運後,中國宏觀調控仍將保持“微調”方式,“大刀闊斧”式調控的出現概率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