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中國和諧社會將面臨兩大衝突與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23 00:20:05  


 
  對此,報告分析認為,一方面中國社會人民群衆普遍認為“先富群體”的支付手段主要還是正面的,拼搏努力、致富能力強和受教育程度高是致富的主要原因,因此人民群衆并不表現出普遍的“仇富心理”。但那些不為法理所接受的致富方式,如“貪污腐敗”、“侵吞國有/集體資產”、“以不正當手段賺錢”等則主要指向官員群體。另一方面,中國社會目前存在的政府部門亂收費、學校亂收費、征地拆遷補償不合理、司法不公粗暴執法、下崗失業沒有得到妥善安置等社會衝突事件也常常被直接歸咎於政府部門和國家幹部,這也大大增加了幹群關係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另一大挑戰來自於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在調查中發現,對社會穩定有重要影響的十大社會問題,依次為“看病難、看病貴”、“就業失業問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問題”、“貪污腐敗問題”、“養老保障問題”、“教育收費問題”、“住房價格過高”、“社會治安問題”、“城鄉/地區差距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 

  這些涵蓋民生、發展、社會安全、社會差距的問題都關係廣大人民群衆的切身利益,最容易引發具有普遍性的社會不滿情緒。報告強調,這些問題都與國家的相關制度和政策密切相關。 

  醫療問題被排在社會問題的首位,是全球其他國家的社會問題調查中從未見過的。“看病難、看病貴”之所以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服務態度或公共產品供給短缺的問題,而是涉及整個非營利機構改革的大問題。報告指出,建立一種以公共服務為目的,有預算約束和成本約束,能提供較好的大衆服務和持續發展的非營利機構,是一項與國企改革同樣艱巨的任務,也是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完成的任務。 

  同時,收入分配問題對於社會和諧穩定的影響不容小覷。調查顯示,收入差距的擴大態勢非常明顯,2006年人均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達到0.496,而家庭人均資產差距的基尼系數更是高到0.653(按照國際通行標准,0.4至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顯然,收入分配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中國人民社會態度和行為的深層次因素。收入差距過大成為公衆高度不滿的社會問題,特別是權錢交易、貪污腐敗、各種非法致富行為對收入分配的影響,使人民群衆產生了強烈的社會不公平感,在很大程度上威脅社會和諧穩定。 為此,應該把反對腐敗、盡力消除灰色收入作為規範收入分配的主要著力點。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民非農業就業的規模,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列為是消除收入分配差距的可行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與物質利益成為普遍價值追求相對應,中國社會在總體上執守著道德底綫的同時,社會風氣也面臨諸多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化,價值觀越來越多樣化,“一切向錢看”的價值取向明顯,社會風氣面臨諸多問題。這種挑戰對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影響是深層次的,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調查結果顯示,一方面,“信用”和“知恩圖報”的同意率高達98%和95%,說明中國社會還保持了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底綫;另一方面,有69.8%的人同意“善良正直的人常常會吃虧”,84.5%的人同意“有關係或後台硬,要找份工作不是件難事”,反映了社會風氣方面存在嚴重問題。而同意“人生就是應該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的人也達到了54.6%。“只求家庭生活舒適和睦”、“希望賺更多的錢”、“充分發揮個人才能”、“追求個人生活情趣快樂”成為絕大多數人的社會價值取向,認為上述描述符合自己價值取向的人分別達到91.6%、88.3%、82.1%和79.4%。而認同“為社會作出較大貢獻”價值取向的僅占77%。另外,有超過1/3的人追求名聲,1/4的人追求權力。這表現了人們對“才能”的新認識,但更反映社會享樂意識的普遍化。 

  總之,在經濟急遽發展與社會轉軌過程中,各階層及利益團體分配的合理與否,決定著構建和諧社會的臧否成敗。而社會風氣與人們的追求目標,取決於生存競爭的價值取向與基調,可能將長期影響到社會的道德規範,影響到公平、公正的原則,影響到社會制度的未來走向。這是應當引起中國領導層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